第162页

朝廷这么分别处置,是通盘考虑过的,涉及诡寄的田地,通常都是白契签于红契之后,也就是说,大部百姓的田地是能要回来的。

可若是都以白契为准,那岂不是说官府盖章的红契全没效力了?那么官府的公信力何在?出于这种顾虑,朝廷只能按契约签订先后顺序,来划定到底是红契有效,还是白契有效。

可偏偏尚家这里,大部分诡寄的田地都是白契签于红契之前,原因是尚家信誉非常不好,之前有百姓先签红契,尚家竟不再和百姓续签白契,直接把签了红契的田地给霸占去了,因此百姓对尚家极不信任,大都选择先签好白契,再到官府去签红契。

这种行为极为罕见,偏偏在陈留就发生了。

尚家占着理,拒不返还百姓的田地,百姓告到县衙,知县钱隆是个认死理的人,直接按规定把田地判给了尚家,若是涉及的只是一、二十户的百姓,也没人敢闹起来,可一万多亩地,涉及的百姓足有上千户。

这下人多壮胆,百姓们不干了,多次找到尚家交涉无效之后,人们情绪越来越激动,已经引发数次小规模的斗殴事件,伤了十几个人。

这种因清丈土地引发的斗殴事件,如今各县也时有发生,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大概因此并未引起知县钱隆的足够重视。

但韩碧儿听了立即意识到事态非常严重,其它州县斗殴,涉及的人群没这么大,容易解决,而陈留这里涉及上千户百姓,那就至少有几千人,真乱起来,那还得了,真不知道这位钱知县是干什么吃的?

不好!这位知县再蠢,也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此事因尚家拒还田地而起,想到尚家和隆祐宫的关系,韩碧儿很快明白,事情不象表面上这么简单。

这是一场阴谋!冷静!冷静!看着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韩碧儿着急万分,脑子飞快地转着。

“郭二郎,你立即快马回京,把情况向大官人并报,记得点明尚家与隆祐宫的关系,此事十万火急!要快!”

第133章 没有最卑鄙,只有更卑鄙

杨逸与章惇在池边的亭子里,正谈到同文馆之事,又见章瑶带着张商英和何世宽进来,两人是同文馆的主审官,此次未能查出确凿的证据,脸上神色都不大好,几人从新见礼一翻,刚刚落坐,张商英就连灌了自己三杯,仿佛喝闷酒一般。

章惇扫了张商英一眼,皱眉问道:“天觉何至于此?有话不妨直说。”

张商英停下杯子,冷冷地笑道:“章相公可知我今日遇到了谁?真巧啊!来这的路上,我偶遇了曾布的幕僚石曼舒,正从王诜的府上出来,据闻他喜欢上了王诜的书画。”

又是驸马都尉王诜,杨逸心中不由得一动,曾布的幕僚喜欢王诜的书画,这看似平常之事,难保没有什么阴私勾当,据他所知原来的历史上,正是曾布第一个附和了向太后,才使得赵佶得以登上皇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