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赵满福答道:“我认为设计院的这个思路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我希望能够给我们每个标段都指定一个设计院的对接人,否则信息反馈的周期实在是太长了。”

设计院的人反问道:“赵总,我们设计院的人都在着急着画图,哪有那么多的人分配出来与每个中标单位对接呢?我理了一下,把总包、专业分包统计起来,怎么也是有个十多个单位的。”

赵满福答道:“设计院的领导讲的也在理,我要求的指定对接人,并没有说必须是你们设计院要每个标段用不同的人来对接。

比如说,我们三个园林景观标段的,你可以用一个对接人指定给我们三个标段。

这样的话是否可以实现呢?”

设计院的人答道:“如果是这么讲的话,相当于是按专业划分来指定对接人,这样的话,需要对接人的数量上就会减少很多,我认为可行。会后就给你们提供。”

王平安安排道:“好,设计的这个问题说清楚了。也别会后解决了,麻烦设计院把对接人的姓名、联系电话手写一个给我们做本次会议纪要的人,我们直接写进这次的会议纪要,方便后面的工作安排。”

设计院的人答道:“好的。马上就写。”

王平安又安排道:“关于现场签证不签字的问题,请造价负责人陶婷回答一下。”

陶婷讲道:“关于签证的问题,我们京创集团不是不签字,是因为在抢工的初期就说好了的,如果抢工完成了全部都签,如果抢工没有完成是不可能签的。”

二标段的庄志仁答道:“陶总,你要这么讲的话,表面上听起来是没有问题的,我也尝试着把你的话告诉了下面的劳务工人和材料、机械供应商。他们根本就不接受这种说法,他们说他们干了多少活,就要要多少钱。

我们现在安排的抢工,说实在的每天晚上干到十二点过,第二天早上六点就要上班,不管是机械还是人都有点受不了。抢工期间的工效要比不抢工的低很多。

如果在抢工期间,大家都清楚情况的时候都不签字,那么抢工完工后,你们业主那边是一个临时组建的机构,到时他们的人员都回原单位了。

我就想问的是,就算他到时想签,他还能够签吗?

如果我们开会,是真正地想了解清楚问题,想真正地解决问题,那么我建议我们大家都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说话。可以试着站在中间的立场来说话。也可以换位思考。

你把你当成我们,把我们当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