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页

也就是说18亿美元的美军投资砸下来,洛克希德最后只赚了586亿美元。

如此利润率和金额在其他行业或许算得上赚翻了,可在航天,尤其是近地轨道空间装备方面,利润率最起码也要50起,不然如何体现外太空的高大上?所以通常的情况下,卫星只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不是实力雄厚的大国根本就玩儿不起。

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利润率50算是及格,60勉强立足的行业,洛克希德居然只搞了个326,说出去都丢人。

但也没办法,谁让客户是豪横的美军,敢炸毛,信不信下次给你减到20的利润!

既然不敢炸毛怎么办?好办,把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不就完了,通过收购,兼并,整合,形成高度统一的垄断市场,看你美军还敢咋呼。

于是一股兼并重组风潮渐渐在美国国内风浪渐起,洛克希德和波音两大巨头便是这股风潮的始作俑者,可想要充当弄潮儿,就必须要有弄潮的本事,换句话说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美国也不例外。

可怎么赚钱呢?

当然是把每一笔订单的利润最大化,这个时候摩托罗拉公司拿着铱星计划找上门,洛克希德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要知道摩托罗拉可不是美军,没有那么多猫腻和门道,34亿美元的卫星研发和制造费用洛克希德最起码能拿到60的利润。

按理说如此狂赚的利润率已经足够丰厚了,但想要成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最大军工巨头的洛克希德却依旧不满足,毕竟大额的兼并和收购需要国会同意,而那些脑满肠肥且脑袋时常抽抽的国会老爷们胃口是一个比一个大。

想要把他们给喂饱,就得把利润率在提高一些才行,美军的单子是甭想了,无论是主承包商还是分承包商个顶个都是美军的关系户,零配件的价格一个比一个高,你还没法讲价,因为扯来扯去说不定就扯出个前美军海军上将;或是在国防部某要害部门供职的高级顾问。

而这些人同时也是洛克希德的高级顾问或挂名董事。

于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两家人搞成了一家人的事儿可谓比比皆是,都是变着法的赚美军的钱,自家人打生打死的有个毛的意思?

所以洛克希德每次所谓的成本控制口号喊得响,却次次雷声大雨点儿小,虎头蛇尾的不要不要的。

自主性受到了极大限制。

铱星计划的72颗卫星就不同了,摩托罗拉公司能量再大,也大不过美军,自然就不存在所谓的指定供应商,全都需要洛克希德自己把卫星研发和制造的产业链整合起来,自主权被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