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如此,倒不是h公司有多好心,而是如庄建业早前预料的那样,由于无人机业务的持续扩大,种类的增多,h公司这个底子为皮包公司的企业产能严重不足,特别是美军的超级大单砸下来后,h公司根本无力负担三种无人机的生产,只能向外转移一种。
最先进的自然不能交给别人,于是发现-1便成为技术转移的绝佳目标。
对此庄建业没有任何异议,h公司的发现-1具备两百四十公里的飞行距离,但它的母型号,腾飞厂的ty-2却只有几十公里的有效距离。
两者平台没有任何区别,差就差在操控的航电设备上,人家h公司能够依托美国强大的电子设备制造产业和通信设备产业,轻松的做出超过两百公里的事实操作和侦察装置。
反观腾飞厂,使大劲也达不到人家h公司的一个小脚指头,没办法两者在电子设备领域的技术差距太大。
这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赶上的,需要时间去追赶,对此庄建业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说别的,h公司这次技术转让,就能弥补国内多个领域的空白。
更何况h公司觉得技术一般的东西不见得就很差,关键看跟谁比,美国人最先进自然比不了,可跟国外其他国家比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至于国内……好像还没有可比的。
总而言之还不错,所以h公司交给腾飞厂全权代工的发现-1无人机的出厂价也要相应的提一提,毕竟不止是做平台,而是开始做整套系统,10万美元的单价就太亏了,于是庄建业将四架发现-1无人机与一个地面站和一辆后勤保障车打包,组成一整套系统,供货价100万美元。
第二百八十五章 惊喜
h公司对此半点儿意见都没有,因为他们在腾飞厂的供货价上直接翻了三倍,每套“发现”无人机系统要价300万美元,就这还不包括人员培训和基本的系统备用件。
如果无人机要是损坏了需要维修,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哪怕换个螺丝钉儿,没个十来万美元甭想下来,嫌贵?可以不买呀,h公司又没逼着谁非得买“发现”无人机系统。
可问题是,除了美军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除了发现无人机系统,根本没有高端无人机可选,没办法,能够进行全天候实时图像传输的,数遍全世界,就发现无人机系统这么一款可以在市面上买到,不买它买谁?
尤其是在h公司获得美军的无人机超级大单后,技术能力得到美军的完全认可,一些原本还观望的买家也就不再犹豫,连美军都下大单的公司,绝对错不了。
于是来自欧洲、美洲、中东的订单雪花片儿一般的堆进h公司的销售部,让h公司上下欣喜若狂的同时,也让他们异常苦恼,没办法,他们的产能太差,所以只能不断催着腾飞厂加紧生产。
于是乎腾飞厂这边很快就又拿到一亿美元的发现无人机系统订单。
ty-2无人机的产能,腾飞厂没啥问题,在消化那条以色列iaa公司的无人机生产线后,腾飞厂在无人机的产能方面已经达到年产五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