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潘德尔等外国育种学家看来,这就是嘉谷的研究水平高超。
“看产量吧。”
“对,看产量最直接了。”
“产量最让我兴奋了。”
被金手指光环碾压的国际大豆专家们,打哈哈的看向前方收割的豆田。
“……实收面积一百亩,按标准含水量130折算,亩产4435公斤……”很快,急不可耐的国际代表团,迎来了实测数据。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代表团还是一连说了好几个“不可思议”。
中方人员自然是欢欣鼓舞,其他人……五味陈杂。
当然,“嘉豆13号”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的面积够大,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代表团辗转多地,进行实收实测。
“实收面积二十亩,亩产415公斤……”
“亩产3989公斤……”
后者,是在生产条件最差的一个农场测得。
但这比第一个测出的最高产量还要令人震惊。
因为,最高产纪录是说明不了太大问题,也不具备普遍性意义的。
参照国际其他国家的大豆试验,在上个世纪,岛国有亩产300多公斤的记录;意大利有亩产400公斤的记录;美国密苏里州更是创造了至今世界无法打破的大豆高产神话记录——每亩千斤!
但这些记录,都是建立在不计成本的田间管理,特殊光热条件和专水专肥基础上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各方面因素都做到了绝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