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页

袁老爷子不明所以地点点头。

齐政就沉声道:“归根到底,是因为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

“所以,是时候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了……”

袁老爷子大吃一惊。

刚发布的“一号文件”,将内容聚焦在农田水利建设上;而齐政透露的意思是,嘉谷准备推动国家农业战略将下一个主题锁定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并寻求袁老爷子的支持。

让他震惊的,是嘉谷意欲影响国家农业战略的野心。

齐政也没有掩饰这种野心。

每一个领域的技术突破,都代表着海量的资金支持。没有钱,光是说如何重要如何重要,又能怎么样?

农业领域的科研是很重要,难道航空航天就不重要了吗?难道癌症就不重要了吗?难道芯片就不重要了吗?

都很重要!

但在齐政看来,农业支撑着上层产业,新兴产业要继续腾飞,必须周期性地反哺农业。目前看来,农业科研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农业升级的最大短板。

当然,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国家有钱了。

以前的“xx计划”,调子起得再高,也无法掩饰国家缺钱的事实,哪怕是国家战略级的科研规划,依旧只能以有限领域为研究目标。

时至今日,国家财政收入已经可以并且很有必要加大对农业科研领域的投入,弥补“旧账”了。

当然,嘉谷推动国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并不是为了经费,主要是为了避免资源的平白消耗,同时增强嘉谷在行业的影响力。

——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从国家层面上缺乏顶层设计。具体表现是,科研力量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但每一个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机的协调和配套。

譬如袁老爷子在进行水稻去镉研究,嘉谷实验室也同时在进行。当然,不是说同一领域就容不下两家单位同时研究,这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