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糖业落户桂省,一众早已扎根本地的国内糖业企业心情复杂。
譬如国内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商国粮屯河;譬如收购了滇省最大的制糖企业从而一步迈入全国十大制糖企业行列的光明食品……
这两家不但朝着国内食糖行业龙头的目标奋进,还做梦都想进入海外优质的食糖产区,进行全球化布局。
因此,对于已经在海外市场拥有不俗实力的嘉谷糖业,反向而行,跑回国内竞争,两家是既羡慕又警惕。
当然,再怎么警惕,目前都是井水不犯河水——毕竟,各大糖厂只能在划定的区域进行糖料收购,想“井水犯河水”都犯不上。
在桂省召开的年度糖业工作会议上,光明糖业的负责人瞄了瞄嘉谷糖业的代表,撇撇嘴对旁边的老熟人国粮屯河负责人说道:“嘉谷糖业运势贼好,赶上了这么个牛市入场。”
国粮屯河负责人不以为然:“人家在海外早就入场了……”
光明糖业负责人摇摇头:“我承认国外食糖生产效率更高。但国外是国外,国内是国内,在国外玩得转不代表着在国内也能玩得转。”
“嘉谷糖业在澳洲,在巴西,都是机械化作业,这一套在国内可未必好使……”
谁不知道,一直以来,机械化水平低是国内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以收割环节为例,人工砍蔗、装车每吨成本达180元,而改用机械仅需80元吨,这意味着亩产6吨的甘蔗田,使用机械化可以节省600元亩!
但甘蔗机械化可不是买一台收割机就行了——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营模式要与技术模式相辅相成,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举个简单例子,目前我国甘蔗种植行距多数为04~12,与收获机械并不匹配。要机械化,首先要进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研究,推行宽行种植。
糖企不是不知道机械化种植的好处,但一来不少糖企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二来……真没有这个研究能力和精力啊!
“再说了,国内食糖产业的牵涉面更大,如何与蔗农打交道,嘉谷糖业还没经历过呢……”光明糖业负责人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桂省至少有1200万农民参与糖料蔗的种植,如果连上砍蔗、机耕、运输、加工等产业链环节,涉及农民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