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政真正的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三聚氰胺了。
齐政知道“毒奶粉事件”是在08年爆发,但问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埋下的。不过起点是什么时候,他无从可知。
往牛奶里“加料”是行业的潜规则,嘉谷乳业自建奶源,很少与散户接触,因此很难从源头上发现问题。齐政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对市面上的乳制品进行定时抽检。
嘉谷乳业实验室可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检测蛋白质只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目前实验室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能检测出牛奶里的具体成分,三聚氰胺也无可遁形。
齐政要求实验室定时提交检验报告,齐政也从不落下,虽然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三聚氰胺大规模添加的影子——想想也是,到08年才集中爆发,应该是07年前后才慢慢添加的,否则早就有婴儿吃出问题了。
随着时间节点的临近,齐政对此也越来越关注。看着送到的新一批抽检的其他乳企产品,齐政有种感觉,平静的日子估计不会太多了。
……
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里的外资
齐政的预感正确与否有待验证,但在这种多事之秋,外资的插脚让乳业局势变得更加混沌。
恒天然第四次找上了嘉谷乳业,这次甚至是恒天然的首席执行官亲自出马。以表尊重,齐政接待了他。
作为新西兰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世界上第六大的乳品巨头,恒天然在华一直默默无闻。
在中国乳品市场上,恒天然是一位耐得住寂寞、不轻易下手的“玩家”。
在九十年代中国乳业第一轮投资拉开序幕时,国际乳业巨头卡夫、帕玛拉特等都纷纷带着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前来大施拳脚,而恒天然却选择隔岸观火,不为所动。
恒天然的袖手旁观策略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卡夫、帕玛拉特都在这一轮投资中掉进坑里,在本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乳企的围剿中,纷纷挫败,不得不铩羽而归。
形势如此复杂,恒天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乳品企业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自己却依旧没有准备好如何与中国本土的乳品企业展开正面的交锋。
它将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上游,为本土的乳品企业提供原料乳粉。在国内进口的奶粉中,有70来自新西兰,而其中的60是由恒天然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