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心有一点红咋搞?总不能一粒粒米拿针管注射红点吧?自带茶香又咋搞?难不成还能掺茶粉?掺了之后大米还能看不?

这都不是成本不成本的问题了,是连外表特征都造不了假的问题。

老李头虽然憋屈,但还是向老板表示自己一筹莫展。

老板脸色难看,他想不到所向披靡的老李头这次居然会失手了。

一般来说,老李头如果认为造假的成本太高,老板都会主动放弃——横竖市面上能造假的大米这么多,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但是这次,可能获得的利益太高了,老板割舍不下。

他算不上资本家,但是面对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出卖绞死自己的绳子算得了什么?

因此老板一咬牙,对老李头说道:“既然仿造不了,那就直接上包装,里面的大米不用费心思了,就用我们仿的‘泰国香米’。反正这大米也没有散装卖的,不买回去谁也看不出真假。”

老李头更是憋屈,想他老人家造假十多年了,就算刚出道时,也没有用过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段啊!

奈何老板发话,为了恰饭,不得不从。

老板其实更加遗憾,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太容易出事了,估计也就只能趁商家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赚一波快钱。

想着他就叮嘱老李头,“商家不会这么快就反应过来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多出几批货,赚了头一波就放手。”

要活得久才能活得好,老板深谙这个道理。

……

一般情况下,这老板的想法是没错的。

商家的注意力总是存在滞后性的——往往等他们发现假货之时,市面上已经是假货横行了。

再等商家投入打假的时候,要不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抽身了,要不就是假货自己撑起一片天,正牌早已真假难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