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嘉谷乳业肯定是不走寻常路发展的。即使他们联合打压,能有多大的作用还真不好说。
而且,最关键的是,国内的乳业市场,需要一次凤凰涅槃。到时,只有浴火重生后的乳企,才能有资格与嘉谷乳业相提并论了。
第111章 难
“你们觉得,奶牧业的未来一定是走向规模化吗?”郝云飞突然问道。
杨业和郝云飞作为嘉谷乳业的管理核心,趁此机会,三人就乳业的未来展开了交流。
而郝云飞抛出的这个问题,让齐政和杨业都是一愣。
看到两人疑惑的目光,郝云飞将他之前在简宿村了解到的奶农的状况简单说了一下。
听完郝云飞的解释后,齐政和杨业对视一眼。
杨业就率先说出他的看法:“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奶农、奶贩子和奶企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都源于当年‘公司+农户’模式的选择。这种模式创立的初衷,主要是让农民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的增收。”
“怎么说呢,这一模式有褒有贬。但就乳业行业来看,我觉得是隐患大于优势。”
齐政则耸耸肩:“我是坚定的大农业模式支持者。特别是牧业,除了大规模经营,我并不看好分散式经营。”
无论是从应用灵阵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思考,齐政毫无疑问都是支持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的。
郝云飞有些郁闷,这么说的话,最起码嘉谷乳业会慢慢淘汰“公司+农户”的模式。那他想为奶农们做些什么的话,岂不是得不到任何支持?
两人倒是难得看到郝云飞突发善心,因而也不介意讨论深入一点。
杨业慢条斯理地说道:“应该说,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发展之处是比较合理的。这一模式将农户和公司各自的优势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分散了风险,提高了效率。中国能实现从贫奶国到奶业大国的历史性跨越,这个模式功不可没。”
“我觉得是因为那时穷,只能采取分散的模式经营。”齐政插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