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狗东这一次校准了方向,虽然并没有全盘抄袭小康的系统和内容,甚至思路也是自己的思路,一点没有通过游戏发力的意思,但是结构就是标准的互联网便利店的结构,独立a的功能全部都是面对互联网用户的功能,围绕于购物但不局限于购物。
可见孙大圣发明出“互联网便利店”这个词是多么贴切。
而且狗东上菜的时机非常好,恰好卡在阿里的前边,显示出自身对这个版图也不是没有雄心壮志。考虑到狗东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物流和仓储能力,绝对是武装到牙齿的感觉。
相比之下黄团看着张牙舞爪,真正能够用来砍切小康的其实是黄团闪购,一个主打30分钟送货上门的业务,号称万物到家的lbs电商平台,也是黄团在电商领域做的第一个尝试,年成交额不到1000亿。
这个领域是小康的短板,新零售下小康主打的是到店消费,而这项业务名为“同城零售”,实际上和到店消费此消彼涨,壮大之后肯定会削弱小康用户的潜在购买意愿,除非小康不惜损害到店这一核心用户场景,也开展配送到家。
然而狗东到家看着黄团开展这项业务笑而不语。或许比gv狗东到家不如黄团闪购,这是黄团的流量优势,但是比起整合供应链的实力,比仓储物流,比品控和履约成本,达达集团在去年风口浪尖上能够远赴纳斯达克上市就足以说明实力了。在狗东到家的眼中,恐怕仍然只有阿里同城事业群一个劲敌。
这方面其实反而是阿里最有发言权,笑称黄团是三轮车和骑手共同运营的电商平台,因为一不控货二不控仓的模式天猫超市自己就干过,只不过很快吃到苦头,一部分代销老老实实转直营,才改善了供应链和运营的效率。
当然,并不是说黄团意识不到需要向后端发力,但是远不如大狗东有压迫感。对小康,则是全方位的压迫感,楚垣夕心目中直接将狗东小店重新列为最高警惕等级,安排人手密切观察动向,提防大狗东突然再出什么新招,然后直接杀过来打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位大玩家是狗东的死对头江宁。江宁可谓改名界的一朵奇葩,从电器改名云商又改名易购,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它是真有钱,能去意大利买下在国朝球迷心中占据很重要地位的国米,那不能是一般的有钱。
这个钞能力体现在便利店上就是开店速度极为狂野,不是一般的狂野,而是让小蓝杯都瞠乎其后的狂野。至于小康这种以稳扎稳打著称的更是弟中弟。
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前江宁小店正是因为步子过于激进才扯到蛋,当然,核心问题仍然是方向问题,所以才在大量开店之后大量关店,给人折戟沉沙之感。
和大狗东做死敌意味着狗东要做的事情我也要做!因此,几乎前后脚,江宁也重新发力便利店。
江宁因为和阿里有着一点同盟关系,江宁能够得到的服务并不少,而且策略上对小康的威胁更大,因为他们的店直指社区,不惧于和小康近距离肉搏。这让小康的地面团队非常兴奋,有仗可打对员工个人肯定是好事,天下太平奖金谁给发?
实际上楚垣夕比较意外的是江宁居然没有等阿里最关键的区块云,而是跑去和724合作。这就可以看到江宁急迫的心态,从a来看也是如此,存在大量山寨的痕迹,做产品不能说不用心,抄的用心也是用心呢!
当然,在对产业变革理解不深的情况下,抄正确答案是个最稳妥的选择,怎么叫互联网便利店啊?不明白没关系,抄小康的答案,抄着抄着可能就明白了。
所以楚垣夕甚至不愿意称之为不速之客杀到自己面前,因为这种建设策略很长时间内摆脱不了跟随者的标签,迥非杀过来可比。而且,他们要是从阿里拿服务,叫不速之客也就罢了,就为了早几天,跟724合作那区块云的解决方案,那是相当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