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方延岁倒也不介意这个,继续小声说道:“杀女的柳编修并非恶人,他过去与女儿的关系不坏,父女两人相处的倒也和睦。只是久来郁郁不得志,所以性子偏激了一下,犯下了错事。”

说完之后他转身就走,好像他这回特意跑过来,就是为了在苏徽面前向柳编修求情似的。

苏徽还记得方延岁之所以被免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审案不公,这下丢了官却还要帮着那杀女凶手,真是奇怪。再说了苏徽也不是主审,他来找他有什么用。

但很快,苏徽想明白了方延岁那番话背后的涵义

柳编修不是恶人、父女和睦、郁郁不得志……

这些线索串在一起便能指向另一个事实:柳玉娘之死,真凶另有其人。

或者说,柳编修杀死女儿不是出于一时激愤,而是有人幕后指使。

这点苏徽之前也曾想过。柳玉娘死后京中哗然一片,她的死为士子们反对嘉禾提供了绝好的借口。苏徽怀疑过背后有人操纵舆论,甚至也怀疑过,柳玉娘之死,是有人刻意安排出来的戏码。

可问题在于,他知道柳编修或许有人指使,可指使他的人是谁?他煽动士人,是想要废帝么?

苏徽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嘉禾是为何被废的,因此对这些文臣不能不警惕。

那么,要怎样才能从杀女凶手口中问出真相?

第217章 、(二十八)

苏徽不擅长刑讯之事,同时也不放心刑部的官员。思来想去他终究还是找到了锦衣卫。

锦衣卫的审案本事他还是相信的。只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锦衣卫不能由他调动,即便他身负着“皇帝面首”的光环,能让不少人对他谄媚屈膝,争先恐后的为他效劳办事,却也无法暂时争取到锦衣卫的协助。

赵游舟失踪、赵游翼外出寻找兄长未归,眼下京城之中的锦衣卫,掌控在都指挥使黄三省手中。这个过去曾经效忠于皇太后,端和三年之后又倒向皇帝的中年男人并非不通人情世故,也有意向苏徽买好,可苏徽找到他面谈之后,才知道京城锦衣卫的人手紧缺正处于紧缺之中。

但这十分不应该。据苏徽所了解到的数据,端和一朝锦衣卫的人数编制远超过历代规模。当年对北方用兵之时,这些锦衣卫可以作为细作源源不断的输往草原与雪山,现在战事结束,他们的人手怎么就不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