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京中被丫头仆役们前呼后拥,无微不至地照顾惯了,哪里见过这等场面。
个个立在低矮的茅屋之内,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直到被薛姨娘再三让座,这才不好意思地坐下。
卫忱不动声色地挡住心中慌乱害怕的小妹妹,接过薛姨娘递上的一碗清茶之后,朝她低声道谢:“多谢薛姨娘。”
“大少爷,你别这么称呼我。”她对少年的称呼略感不安,“当年离京之时,侯爷早便放了我的身契,再无半点瓜葛。”
她早就不是平宁侯府的姨娘了,也没脸再待下去,幸好得夫人宽恕,愿意留在这庄子里给她留一厘立足之地。
“那,我该如何称呼您呢?”卫忱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彻彻底底地抛却了平宁侯府之内众星捧月的话日子。
“为赎当年之罪,这些年来我每日都在佛祖面前跪拜赎罪,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照顾庄子之内不幸的孩子。如今虽没有剃度出家,但也给自己取了一个小号,名为济慈。”
薛姨娘道了一声“阿弥陀佛”,朝这位长大成人的少爷再次行了一个僧侣之礼。
三人站起身来回礼,卫宁轻咳一声,开门见山道:“济慈师父既然日日祷告,想必是时时不忘当年旧事了?”
所有伤害自己娘亲的事情,她都是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更不会听了薛姨娘的自白之语,就选择相信她。
面露老态的妇人脸色忽然一震:“宁小姐,可是当年那桩旧事,如今又给夫人带了了麻烦?”
骤然被宁姐儿的话一问,她第一反应便是,生怕拖累了当年唯一一个,愿意给她一个改过自新机会的夫人。
卫宜悄悄松了一口气,听生母这般说辞,最起码她没有对娘亲心怀怨恨。
如此不仅当日的留言不攻自破,她也得以不用在生母与娘亲的纠结恐惧。
“您是说,你不怪我娘亲?”宁儿惊讶地挑眉。
“二小姐说笑了,若我对夫人心怀怨恨,怎么还有脸活在这世上?”她恨不得发毒誓保证。
“请济慈师父为我们这三位晚辈讲一讲,当年你给我娘送离京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卫忱皱着眉接话。
“好。”
薛姨娘目光慈爱地看着第一次与她对视的宜姐儿,语气带起了当年那段痛苦的回忆。
嘉园十六年,她母家表哥宋清扬受安平太子威胁,故意引诱她出轨行□□之事。
后被怀有身孕的林姨娘撞破,在宋清扬的哄骗之下,她误杀了这位目击证人,眼瞅着屎盆子被扣在了夫人头上。
后来她鬼迷心窍,一心要见宋清扬,反倒被侯爷与夫人抓了一个现行。
一番拷问之下,真相终于大白,她也是悔恨不已,日日噩梦缠身,险些没有自裁谢罪。
没想到夫人没有让她去浸猪笼而死,名声受尽嘲笑,反倒是把她送到了京郊庄子忏悔劳作。
这些年下来,她也渐渐习惯了此间简简单单的生活,爱上这偏僻的小庄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