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民进来就问:“县长,监察公安几个部门联合调查棉纺厂,动静是不是太大了?”
“杨县长怎么说?”
杨跃民皱眉:“县长,棉纺厂可是我们兆丰最大的国有企业,现在厂里不景气,这有大气候的原因,也有管理不善的因素,但是因为这样就派人去查,恐怕对稳定人心没好处。”
“清者自清,有问题就要查,没问题想查也查不出,杨县长,调查组去棉纺厂不一定就是查问题的,也是一种澄清,没问题的话,这不正好就给了一千多名工人一个交代?每个月工人代表都来发牢骚,你、我,都头疼啊。”
“可是这样棉纺厂的领导就失去威信了,今后还怎么领着一千多号人干工作?”
“杨县长说的也是,不过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别说他们现在没什么问题,就是犯了错的人进了监狱,经过改造后还能到社会上继续生活嘛。还有,我觉得领导威信这东西不是自诩的,是要让别人给的。”
杨跃民有些意外,他没想到今天冯喆会一改往日言语中没有词锋的做法:“县长,我还是觉得稳定压倒一切,一千多在岗职工,还有离退休的,加上家属,这万一要是有点事,可太难压下去。”
杨跃民说着,见冯喆一直的看着自己,就干咳了一下:“县长,上次你没有给纺织厂的工人代表钱,可今天我和职工代表们座谈,答应给他们钱,这也是遵循以前的做法。”
看来杨跃民是知道自己不让财政给棉纺厂拨钱了,冯喆说:“给钱的事,暂停。等调查组的结果出来再说。以前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也未必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说到这里,杨县长知道现在财政上有多少钱能用?如果没钱,夏言冰局长是不是又要找谁去借钱周转?这不可取,无异于饮鸩止渴。”
杨跃民听了不说话了,心想夏言冰怎么将那十万块不给田永玺呢?这人真将财政局当成自己家开的商店了,这下让冯喆找到了说辞了,十万块钱都给不了,从哪弄更多的钱给棉纺厂的工人?真是误事。
“有问题就查,没问题最好。”杨跃民顿了顿说:“这么大的事,为了慎重,要不,大家在一起商量一下?”
冯喆笑了:“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让他们做一个调查,借此了解一下我县最大国有企业的状况,结果出来了,咱们再上县务会讨论,到时候不管有没有问题,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否则这会开会,说什么呢?”
杨跃民想说这根本不是开不开县务会议的问题,而是要不要派调查组去查棉纺厂的问题。
但冯喆这样说,杨跃民只有住口了。
冯喆知道,杨跃民这会不反驳,并不代表着他对自己的做法消除了意见。
第474章 选择与艰难同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