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就更不在意了,他家如今挺有钱的,一文钱五方豆腐,一方豆腐有一个巴掌大,饶是这么便宜的价格,还是能赚不少钱,因为豆子本身不值钱,而且买豆腐的人极多。不过,许多人家更愿意用豆子直接换豆腐,他们其实不太舍得花钱。沈来秋来着不拒,他做豆腐也是需要豆子的嘛,这样还不用出去买。

事实上,在村子里,许多基础的东西,只需要以物易物,就能满足需求了。沈黎在村子里买不到什么,他喜欢吃加肉的麦饼,只能叫余氏做。但是这样的情况在逐渐好转,至少他的大伯说了,现在在镇子上做生意,还不如回村,因为村子似乎生意更好。

从沈家买豆腐卖出去,给许多人家添了太多进项,他们也愿意花钱买东西了,更何况还有外村的人来做生意。族长的儿子沈舟生从外面拉了一大笔订单,如今取货的人络绎不绝,曾经宁静的沈家村在冬天里热闹了起来,见有生意可做,许多村民都开始摆起小摊来,有卖包子的,有卖肉汤的,有卖饭食,米粥的。沈黎也吃到了各种新鲜的小食,余氏每天都给沈黎十文零花钱,要是叫叫村里的孩子知道了,一准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沈黎也不拉仇恨,很少花钱,除非真的想吃点什么,否则轻易不把钱拿出来。他倒是不扣,只是村子里人多眼杂,他怕扒手盯上了,钱丢了事小,受伤事大。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感谢收藏!

第16章

一队人马在风雪中缓慢行进着,轿子里的半大少年穿着狐裘,拿着手炉,倚在窗口。

“公子,衡山已经近在眼前,今晚恐怕有风雪,不如找家店住下吧。”一个身上穿着厚厚银甲的小将,恭恭敬敬地拱手立在轿子外面。

少年用素白的手,将帘子挑开,“挑个干净的客栈,明天一早就走吧。”

小将不敢直视少年熠熠生光的眼睛,这双狐狸般的眼睛探照灯一样,仿佛能照见所有人心底的阴暗。他是安王的嫡子,尊贵无比,但是小的时候中过毒,身体一直孱弱,于是起大名为闻柏鹤,就是希望他可以健朗长寿。

一直以来,人们一提到安王之子闻柏鹤,都摇头叹息,看着是个风流人物,结果身子骨比女子还弱,这次从长安到汴州,主要是为了给他远嫁汴京的姨母送年礼,顺便在那里修养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