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要干活怎么不穿件工作服?”邵成龙说。

“我都穿着这件衣服干活的。”李思文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最好是建在这边。”李思文已经画好了地形图,在上面画了一个圈给邵成龙看,“这个位置最好。”

“不是老屋子旁边吗?”邵成龙问。

“那里不行。”李思文摇头说,“要是对着老屋,那么就是坐东向西,太阳西晒很要命的。水电都不好布局。在这边就好了,坐北向南,可以避开西晒,穿堂风还可以降低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降低用电。”

“这样吗?”邵成龙有些犹豫。

“还有这里也不错。”李思文又划了一个圈,“这边可以从小溪引水,做一个小桥流水的景观。”

“那可是山水。”邵成龙说,没有经过治理的山水是很危险的,夏天下暴雨的话水流暴涨,瞬间就会把院子淹了。

“当然要经过处理才能引进来。”李思文说,“反正要做水电站,都是要处理的。我们做了小桥流水,水面蒸发带走热量,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温度。冬天天冷,就关了进水口,把剩下的水抽干,下面种花,又是另外一种景色。”

这也太麻烦了吧,邵成龙才不想折腾来折腾去,景色再好,难道能当饭吃,“夏天太湿润也不好吧?”

“按照我的设计,会有穿堂风,屋子里湿度能控制在50左右。要是热得要开空调了,那么把抽湿也开了就行。”李思文说。

“还有其他方案吗?”邵成龙问。

“这里也可以。”李思文画了第三个圈,“不过这里就要靠近院墙边了,这里有块平地,只要从这边修三十米的石头路过去,就能直接通到村委会去,你可以把车子直接开进来。距离小溪也不远,可以做小桥流水。”

为什么非要小桥流水呢,邵成龙说:“这里都快出去了。”

“其实在院子外面更好。”李思文指着地形图说,“院子外面的土地更加平整,地方更大。”

“那是晒谷坪来的。”邵成龙说,刚收下来的稻子水分很大,必须先晒干才能装袋储藏,否则很容易坏,晒谷坪就是用来做这个的。其实村委会前面那个大坪也是用来晒谷子的,只是现在村里人少,种的田也少了很多,一般用不上。

“买下来就行了。”李思文说,“应该不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