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医又说道:“川芎淀粉粒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长约21μ,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4粒组成。
草酸钙结晶呈类圆形团块或圆簇状,直径10-25μ。
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
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含有较多的油滴。
导管多为螺纹导管,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相互联结,亿网状螺纹导管。亦有网纹、梯纹及具缘孔导管,直径14-50μ。”
然后,他又一次走进了实验室,这一次他专门选取了一个靠近窗台的实验室。
他的手中又开始在众人面前做起了川芎的理化鉴别。
钟医先是取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摄氏度,放置分钟,时时振摇,静置。
再取上清液1毫升,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
“这一步是为了检查不饱和内酯类。”钟医说道。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身上竟然多了一个可以从实验室向外传递消息的麦克风。
随后,他又取粉末05克,加已醚适量,冷浸十分钟,滤过。
滤液浓缩至1毫升,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的氢氧化钾已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分钟至3-4,再加1三氯化铁已醇液1-2滴,于醚层界面处呈紫红色。
“这一步是为了检查香豆精和内酯类物质。”钟医说道。
钟医一边手,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下。
他又取粉末05克,加水10毫升,冷浸过夜,滤过。加1盐酸至酸性,分取滤液1毫升3份,分别加碘化铋钾、碘化钾和硅酸至酸试剂,分别产生橘红色、白色或白色滑淀。
取横切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对于薄层色谱,钟医更是轻车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