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是清代官窑,但是在某一个时期,利用人名加称窑口,清三代有这么四个人。有两个你已经说了,唐英的唐窑,郎廷极的郎窑。另外两个,知道的稍微少一点儿,一个是臧应选的臧窑,剩下的,就是这年窑了,年希尧。”
这时候,老庞在一边不由叹道,“我看倒是像清三代的,但是没想到这么讲究!”
“拉倒吧!”没外人,文佳也没客气,“要不是我们正好来了,你还得给我们打电话。”
第1333章 十年一剑
唐易接着说道,“雍正的单色釉瓷器,是清三代水平最高的,当然了,雍正瓷器本来品色就高。年窑单色釉,又是其中的极品。”
这个瓷器的发展,最初就是单色釉。不过最开始,只有青瓷和白瓷。后来的青花,釉里红,再就是什么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这些,自然都不是单色釉了。
清三代,是个很繁荣的阶段,这时候瓷器的种类已经相对很完备了。这个时候,出现了大量的仿古,特别是仿制宋代五大名窑。
但是清代仿古,可不是造假。怎么说呢,现在的高仿,追求一模一样,为了蒙人啊。而清三代仿五大名窑,追求的是意韵,而不是形似。而且当时的出现了很多更高明的技术,所以实际上呢,清三代仿五大名窑,反而比实际的五大名窑更漂亮一些。
当然了,漂亮归漂亮,价值还是没法比的。
五大名窑多是单色釉,清三代的单色釉的发展,除了仿古,也出了很多新品。比如光是绿色,就有什么湖水绿,瓜皮绿,葱芯绿。
周先生之前说的故宫里收藏的十二色菊瓣盘,十二种单色釉,颜色都不一样。
雍正时期的单色釉,技法纯熟,水准很高。这个可能和雍正皇帝有关系,他对艺术品的欣赏水平很高;欣赏水平高,往往是喜欢造就的,清代瓷器看雍正。而单色釉,在雍正朝相对也多。
喜欢归喜欢,皇帝毕竟不能亲自具体去管烧窑的事儿。要说这单色釉,主要靠的还是年希尧。
“年希尧和年羹尧是兄弟关系?”文佳随后问道。很显然,听名字就听出来了。不过年羹尧的名头自然大一点儿。
“年希尧是年羹尧的哥哥。”唐易应道,“不过,年羹尧倒台,他一点儿都没受到影响。”
这时候,老庞已经弄好了茶水,“来来来,今儿没事儿,慢慢说。这年希尧也就是华妃的哥哥了?”别看他一把年纪,却很喜欢看甄嬛传,前后看了三遍,一听年羹尧,立即想到了所谓“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