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民窑,却有一处当时的御窑也比不了的资源,那就是瓷都高岭村产的一种瓷土。
高岭土。
高岭土烧出的瓷器,洁白细腻,而且可以做得很薄。影青,就是如此,瓷胎最薄可以透光,再配合这种青白如天的釉色,实在是漂亮!
影青,又薄又好看又实用,在宋代,是瓷都对瓷器的一种巨大创新。
这种创新,甚至还导致了华夏的宋元明几朝玻璃器的断档!
国外为什么流行玻璃器,因为他们之前造不了瓷器。但是只要瓷器能做的够薄,够轻,那相对玻璃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首先瓷器比玻璃更不容易碎,同样厚度的玻璃和瓷器,可以扔地上试试。再者,你用玻璃杯倒一杯开水,用瓷杯倒一杯开水,稍稍等一会儿,玻璃杯你敢直接拿么?瓷杯可以。当然了,时间长了也烫手,但比玻璃杯慢得多。
还有个成本问题,这是个基础问题,贵了不行,但是瓷器偏偏比玻璃成本低。
玻璃在华夏古代不叫玻璃。战国的时候有个称呼叫璆(qiu)琳,汉代的时候出现了琉璃的称呼,后来还出现了一些药玉、罐子玉之类的说法。从名称上也能看出来,要么带斜玉旁,要么直接叫玉,被看得珍贵。
抛开艺术品这个情况,单从实用器上来说,宋代影青瓷出现之后,从战国到唐代传作的玻璃器算是玩完了。
第1229章 龙泉青瓷
所以,这影青瓷,在宋代的制造量那肯定是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在倭国、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居然都有出土过!
而粉盒,作为宋代妇女的常见生活用品,制作量当然也很大。但再大,它毕竟只有女人用,估计很难比过碗和茶杯这两种都得用的东西。粉盒之所以流传下来多,也因为器型小巧封闭,它不容易碎。
但是所谓量大,只是相对的,毕竟是宋代的东西,也毕竟是著名的品种。就算是这么一款最普通的宋代饶州窑的影青粉盒,只要完好无损,拍好了,几十万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这个摊主老人,却把这么个东西摆在一堆高仿和民国普通瓷器里面。
“老板啊,这个小瓷盒怎么卖啊?”唐易看好之后,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