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破成两半了,重新粘的!不过处理手法很高明,不是高手,不容易看出来。仔细闻闻,虽然不明显,但是隐隐还有点儿大蒜味儿!
之所以能闻出来,是因为这陶罐本身的那种出土的味道行家都很熟悉,一掺杂别的味儿,仔细对比会有察觉。要是外行,是闻不出来的。
蒜汁加蛋清,是修复粘合陶瓷器的老法子。最好是紫皮蒜,要新鲜的,磨碎了拿纱布过滤,一点儿渣子不要。然后用新鲜鸡蛋的蛋清调和。调好了,阳光底下蒸一下水分,然后均匀涂在断茬上,对齐了接好。放上一天,干透了,然后再用铅灰补平缝隙,最后在根据原有器具的颜色处理一致。
这活儿,其实大多用在坑人上。这碎了的陶瓷器具,和完整的价值能一样么?修补好了,让你看不出来是碎过的。
不过,这活儿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尤其是最后一步的修复上,要想让人看不出来,非高手不能为。而且,一般都是一件器具个别地方修复,比如瓷香炉掉了个腿儿、陶罐掉了个耳朵,小修小补。
像这龙山黑陶碎成两半,重新粘合修复,实在是太难了!
能干出这种漂亮活儿的高手,手艺一般都是老手艺。通常不会用什么新型胶水,而是用老法子。因为用新型胶水,他掌握不了时间和劲道,而且也不能确定粘好了之后处理裂隙表面会不会因为胶水的成分出现问题。
这个龙山黑陶罐,当时不知道是怎么流转的,结果修补好了居然到了地摊上。
经过处理,大蒜味儿本来就不明显,又过了一段时间,基本就闻不出来了。但是对行家来说,还是不保险,所以于老板想了想,回来又用肥皂水刷洗了这么一下子。
他上次见识过唐易的眼力,知道水平不低。但是这赚便宜,总有个侥幸心理。第一,这位司马先生,水平一般,这次未必会合唐易一起来。第二,即便来了,也不一定看出来不是?
经过肥皂水这么一刷,大蒜味儿的确是被刷掉了,净剩下肥皂水味儿了。但是唐易是什么眼力?这个修补过的东西,还是看出来了!
看出来之后,仔细又闻了闻,除了陶罐本身的味儿和肥皂水味儿,隐隐有点儿不对。虽然判断不出是什么味儿了,但是唐易对这种老法子是了解的,所以就试探着说了。主要是他也是干这个的,在人家店里,总不能在直接说你这东西是拼起来的。
于老板这时候也没法再说别的了,直接收起了黑陶罐,“唐先生不喜欢就算了,老东西,哪有那么多百分之百分完美品?”
这话有点儿要强不要脸了。这是完美不完美的事儿吗?这特么是一件残器,修补了你不说,搁这儿蒙人。
唐易一听,起身抬手,“谢谢于老板了,这就告辞了!不过,临了我有句话,有些东西还是谨慎点儿好,不是谁都讲行里的规矩,而且找后账的办法也不一样,别为钱伤了身,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