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页

唐卡绘画的格式化比较明显,一般是在中间绘制主要人物,然后围绕主要人物,将场景和其他的人物在周围布满。

制作一张唐卡,短也要半年左右,长的话,可能得十几年。而且传统的唐卡工艺,单说颜料的选取就很讲究,珍贵材质太多了,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等等都有采用。

很明显,唐卡最开始是用作宗教供奉的,但是这些年却进入到了艺术品收藏领域。一开始,唐卡收藏相对小众,市场价格也不算很高,后来,因为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复杂工艺开始升温。

其中,明清唐卡因为兼具艺术性和古董特性,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价格大幅度飙升。

就在两年前,一张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居然拍出了三亿多港币!在当时创下了一个崭新的高价记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卡都这么贵。艺术品总是有特殊性的,而且明代的传世唐卡太少见了,这张又是明早期的极品,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价格。

清代的一些传世唐卡,当年的拍卖成交价,大多是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的不算多。

唐易在拍卖图册上看到的这张唐卡,是一张四臂观音唐卡,而拍卖图册上标注的时间是:十九世纪中期。那就可以算是清晚期了。

这张唐卡,尺幅不算很大。中央主尊,自然是四臂观音。画面上方,是五方佛;下方左右,是两位菩萨,而最下方三位,则是金刚持,大黑天,绿度母。

唐易对佛教了解不能算很精深,所以也只是看个大概,佛像众多,有的不能完全确定。从图册上,也看不出颜料构成和历史痕迹。但是,他却从构图和绘画风格上感觉,这张唐卡,好像不是清晚期的。

本来,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理念,唐易并不打算收藏唐卡。不过,如果真的不是清晚期的,而是明代的,价值可就不一样了!这样的机会摆在眼前,当然不能放掉!

第1139章 罕见隶款

就以现在的市面上来看,老唐卡主要是清代唐卡。清代出现唐卡的数量也比较多,这个和清朝的皇帝们推崇佛教有关系。同时,对藏传佛教也是青睐有加。

这个不同的朝代和皇帝,对佛教的态度自然不一样。比如明代的嘉靖皇帝,头戴香叶冠,闷头炼丹,对佛教那就不可能推崇。而清代的乾隆皇帝,都“老佛爷”了,又怎么可能对佛教不重视?

不管皇帝推崇不推崇,同样水准的唐卡作品,明代的要比清代的价值大,这是没有争议的。而且,不是大了一点儿半点儿,差了这么多年呢。从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拍出三亿多港币,就可见一斑。

两万英镑的起拍价,无疑是按照清晚期的唐卡来的。不过,唐易还是得看了实物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