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

富察氏给乾隆生过两个儿子,却都不幸夭折了。

乾隆十三年,为了安慰富察氏的失子之痛,乾隆带着她出去散心。结果好心办成了坏事儿,本失去儿子就很悲伤,而路途之上怎么也比不了宫里,居然悲累成疾,在济南一病不起,最后返回途中,在德州撒手去了。

此后的日子,乾隆出现了无休无止的怀念,写了很多悼念的诗。乾隆对富察氏的感情是真的,不仅从这些诗中能看出来,富察氏的寝宫是长春宫,她死后乾隆下令一直保持原样,保持了四十多年,直到乾隆退位前一年才有其他后妃入住。

不过,这首诗只是从中选取了两句,而接下来的两句:才辨伪玺御殿前,又失真龙运河中。不仅唐易没有听说过,网上也没有搜到。

这应该是刻字之前突然想到的,而且并没有流传下来。

通过“辨伪玺”,又结合刚听匡海生说的和氏璧这档子事儿,唐易自然而然想起一件事儿来。

这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中间失落了,至于失落年份有多种版本,但是最晚也是在宋代之前。在宋元明清期间,出现过大量伪造的传国玉玺。

就说清朝初年,宫里藏有三四十方玉玺,还有一方差点儿就被认定为传国玉玺了,但是就在乾隆十一年,乾隆亲自认定,这一方也是假的!

乾隆对古玉的鉴赏力是很高的,而且见多识广,他这个认定,唐易也认为不会有错。

“辨伪玺”的下一句:又失真龙运河中。这事儿就大了!

这说明,乾隆不仅识破了一方假的传国玉玺,而且还得到了真的!一来“真龙”指代的应该就是传国玉玺,二来与“辨伪玺”相对,也可以从旁断定。

乾隆曾经得到过真的传国玉玺?这个历史上没有出现记载,正史野史都没有。如果他真得到过,这说明他没有声张,封锁消息封锁得很好。

暂时不声张是有可能的,但是一直不声张就说不过去了。不过这一句里,也有说明。因为丢失在了运河中!还没声张就丢了,那以后就更不可能声张了!

这个运河,应该就是京杭大运河。

乾隆十一年“辨伪玺”,乾隆十三年痛失富察氏,那么得到真的传国玉玺,应该就是在这中间的两年!而从京城到济南,与京杭大运河产生交集,那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乾隆得到了真的传国玉玺,为什么要带出宫呢?还是秘密带出宫,还是陪皇后出宫散心的时候带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