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页

的确,这些重大难题,似乎不是人能够解决的。

唐易笑了笑,“古人为文,不过是虚写,象征意义罢了。元芳,你不会真这么看吧?”

毛逐一愣,看了看唐易,琢磨了一下唐易说出的“元芳”,猛然明白了,“这写的是狄仁杰?”

“没错,这就是《狄梁公碑》的两块残条!”唐易干脆灭了烟,“主角是狄仁杰,写文的是范仲淹,书法是黄庭坚,你说这块碑是不是海内三绝?”

“卧槽!怪不得单独存放,这《狄梁公碑》,就是传世的宋代拓片都是凤毛麟角吧?”毛逐倒抽一口冷气。

狄仁杰这个人,在历史上广受赞誉,死后曾被唐睿宗追封为梁国公,所以又称狄梁公。死后仍旧保持着长时间的盛名,各地都建有不少祠堂,唐宋时期的碑刻当然也就不少。但是最著名的一块,无疑就是这一块!

第867章 他被耍了

“范仲淹当时被贬了,路过彭泽县,拜祭了这里的狄梁公祠。”唐易接着介绍了两句,“既然被贬了,我想情绪肯定有点儿低落,低落的时候又看到、听到狄仁杰的功德,一时间心潮澎湃,洋洋洒洒写了将近两千字的《唐狄梁公碑》。”

这碑文,是有点儿夸张,看残碑上那几句就能看出来。感兴趣的也可以搜来看看,基本是大赞特赞,最后还抒发了要以狄仁杰为榜样,报效国家云云。

范仲淹是著名的文学家,这篇碑文当时也被传颂甚广。

黄庭坚是著名的书画家,他自己也写过狄仁杰:鲸波横流砥柱,虎口~活国宗臣,小屈弦歌百里,不诬天下归仁。也挺夸张的,夸张也意味着他很敬佩狄仁杰。

黄庭坚显然也很喜欢范仲淹的这篇文字,便写了下来。因为钦佩,所以恭恭敬敬用了楷书。

这三个人都是名传千古之人,这狄梁公碑在宋代就名噪一时。其实这刻碑的石匠水平也很高,但是却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所以,到底是谁刻的这块碑,那就真是无从考证了。

根据历史记载,这块碑原来在立在九江,后来毁了,元代重新仿刻了一块,但是仿刻的,那就不是宋碑了,而且和原碑肯定是没法比的。

石碑是怎么毁的,毁成什么样儿,那也没法考证了。不过,既然有这两块石碑残条,那就不是全毁了。而且这两块石碑残条居然流传了下来!

碑刻这东西,市场上很罕见,也不好估价,但是这两块残条,说价值连城也不为过。不过到了唐易手里,压根就不会有出手的打算。而且,这件事儿到底是个什么走向,他暂时也没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