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页

这是一条长方印,底部大约四厘米见方,玉质又白又腻。都说羊脂玉难得一见,而且没有公论,一千个人恐怕得有一千种对羊脂玉的定义,但是这方印,唐易是一眼的感觉,如果这都不是羊脂玉,那就没什么是了!

玉质是一方面,关键是这方印的形制也太不简单了。底部方正,中部开始有点儿随形,雕了一条龙,配合祥云纹,盘旋而上,而龙头恰好在玉印顶部高昂。

这不是一方普通的玉印!这是宫里的东西!再确切点儿说,这不是玉印,这是玉玺!

唐易翻看印文之前,又看了一眼老谭,老谭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翻看了一下印文,虽然是反着的,但是唐易端详了一下,还是认出来了。

摛藻为春!

唐易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又将这方玉玺看了一遍。

没错,这是乾隆皇帝的自用玉玺!

摛藻,大致是个引申的意思,就是弘扬文华。紫禁城御花园里,还有一个摛藻堂,这地方,就是乾隆年间修建的,当时主要用来存放《四库全书荟要》。

只有皇帝自用的印,才能叫玺。皇帝的玺一般都不是一个,用途也各种各样,包括收藏用玺。就比如乾隆吧,就有很多著名的收藏用玺,像“古希天子”圆玺,“太上皇帝”圆玺,在很多传世的书画珍品上都出现过。

“古希天子”圆玺现在下落不明。而“太上皇帝”圆玺一直不断在各大拍卖会上出现,2007年的成交价是3000多万,后来再度上拍,成交价7000多万,而最近的一次拍卖,成交价变成了16亿!

乾隆这个皇帝,非常喜欢收藏,也非常喜欢玉。他的玺,是历朝历代皇帝当中最多的,据说有1800多方,其中光是玉质的,就有600多方。

当然了,同样的印文,有时候不止一方玺。但是乾隆皇帝对玉器很精通,没有一方玉玺不是顶级的玉材,不管是什么白玉黄玉碧玉墨玉汉玉等等。

这么多玉玺,除了燕京故宫和台岛故宫收藏了一部分,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私人收藏,其中以法国居多。这里面和清末八国联军有关系,当时法军驻扎在寿皇殿,这地方,是乾隆存放先皇和本人玉玺的地方。

近水楼台先得月,抢东西也是这个理儿。

除了国外的私藏,国内民间也有,但是数量不多,也很少有公开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