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康熙官窑的精品!我还明着告诉你,五万是捡漏价儿,这笔筒上拍,十万起拍,拍到十几二十万也有可能!”唐易语气淡然,却字字清晰。

“你说是就是啊!神经病!”油头男一看唐易这态势,竟一甩袖子,直接走了。

“这位是?”老谭这才问向毛逐。

“唐易,我的老板。”毛逐介绍道。

“噢!”老谭连忙伸手,“幸会!不过,唐老板,你刚才说的不会是开玩笑吧?这真是康熙民窑的精品?”

唐易并没有在意老谭的怀疑,拿着笔筒对他老谭说道:“这胎,这釉,都是康熙中期典型的民窑精品特征,这青花发色,珠明料,翠毛蓝,很正,没问题。”

“唐老板看来真是行家啊!”老谭点点头,却又指着笔筒上的小楷字体说道:“不过这字儿,好像太死板了,少有书法之韵啊!”

唐易听得无语了,不由看了一眼毛逐,眼神中的意思很明了:虽说术业有专攻,但老谭这种瓷器和书法的鉴定底子,能收藏什么好玉器啊?

第474章 黄玉扳指

“您说的没错,这种书体是死板点儿。不过,这可是馆阁体啊!馆阁体是清代朝廷公文的标准楷书书体,本来就是强调书写字形、大小、粗细的统一。”唐易又耐心解释道:

“当时学习这种书体的很多,但是能在瓷器上写得这么工整的,可不多见啊!这件笔筒,是民窑中绝对的精品。康熙青花,官窑民窑皆精。要是,这上面再多出个有名的民窑底款儿,能值五十万!”

“这么说我五千收来真是捡漏了!谢谢,谢谢,差点儿六千就匀给那人了!”老谭终于兴冲冲地拿回笔筒,小心放到一个锦盒里。他听唐易这么一说,自然知道唐易不是真的想买,而是为了帮他。

收拾完,老谭又冲唐易拱了拱手。

这一拱手,唐易发现了老谭的右手拇指上,带了一件扳指。

这是一件黄玉扳指。

黄玉,可以当成一个泛泛的称呼,包含的玉石种类其实多种多样。比如,和田玉有黄玉,而且分得很细,有原生的山料黄口料,也有后天被外界沁染的黄沁籽料。还有原生黄玉籽,当然原生黄玉籽太稀少了,市面上一般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