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方老在古玩方面的功力,最为精湛的那还要数古籍善本,毕竟是搞学术的,翻古书基本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古籍善本的真伪,要说方老一眼便知,可以说毫不为过。
“目前所知的存世品仅仅有二,一个是黄汝嘉刻本,存于华夏国家图书馆,一个是沈公雅刻本,存于倭国内阁文库。哦,他们自称扶桑国,倭国是咱们的叫法。”方老继续说道,“不过,不管是华夏国家图书馆,还是倭国内阁文库,收藏的诗集都不是一整套,都不全。”
“我也是没想到,倭国内阁文库缺的这两卷,居然就这样出现了!”唐易接着把发现这两卷诗集的前因后果完整地说了一遍,同时也顺道请教了方老,如何处置方为妥当。
“嗯……”方老沉吟了许久。唐易和毛逐则是静静等待。
“你有没有想过,让这套书发挥更大的作用?”方老终于开了口。
“您的意思是,捐赠给华夏国家图书馆?”唐易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也没有绕弯子,直接问道。
“这确实是一个既安全又圆满的结局。如果老太太能将这两卷诗集捐赠给华夏国家图书馆,不仅能防止流出国门,而且也比你私人收藏的价值要大得多。”方老点点头,“不过,这只是我的个人建议。”
此时,唐易却摇了摇头,看着方老认真说道:“我认为,捐赠到华夏国家图书馆不妥。”
第113章 完美计划
“为什么?”方老有些惊讶。如果说让唐易五百万收下两卷诗集,然后再捐赠给华夏国家图书馆,唐易不能接受,方老可以理解。现在方老说的是让老太太直接捐赠,唐易仍旧说不妥,他就有点儿想不明白了。
“我不是说捐赠不妥,而是捐到哪里的问题。我觉得,捐赠到山海省图书馆更为妥当。第一,这两卷诗集是老爷子的旧藏,也是在山海省收到的,捐到山海省图书馆想必更合他的在天之灵;如果说第一点比较虚,那么第二点,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华夏国家图书馆离老太太,太远了!”唐易解释道。
“都捐出去了,远不远有什么问题吗?”毛逐也忍不住问了起来。
“不是距离的远近。你想啊,她把这两卷诗集都捐出去之后,孙子们都知道了吧?肯定得闹腾。如果是国家图书馆,怎么出面做工作?如果是山海省图书馆,那几个孙子都有工作单位吧?没有工作单位也有户口吧?省市有关部门配合这一捐赠,可以做这几个孙子的工作嘛,让他们别闹腾,老太太也能安生一点儿。”唐易说道。
“我明白了,而且老太太不是想办学校吗?有了这一次捐赠,有关部门还能帮助她更顺利地办学。”毛逐恍然大悟道。
方老也微笑着点点头,心想唐易年纪轻轻,思维如此缜密,还真是学历史的好材料,若不是他执意要子承父业,将来肯定是学术界的栋梁之才。
“这只是我的想法。不过,这些想法都是建立在老太太捐赠这两卷诗集的基础上,但实际上,让老太太捐赠诗集,很难行得通。”唐易突然话锋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