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才是呢。”苏麻喇笑容在脸上绽开,又听太皇太后问:“娜仁屋里的金珠、银珠都到了出去的年纪,我看她身边那个叫岂蕙的不错,很稳重,可以提上来,乌嬷嬷和你说了吗?”
苏麻喇道:“略提过一嘴,没细说。”
“那就慢慢看着吧,若她真到了搬出慈宁宫那天,我少不得从自己这里给她两个好的镇镇场子。”太皇太后一锤定音,苏麻喇含笑称是。
且说娜仁那边,她住在慈宁宫的偏殿里,回去的时候殿里还掌着灯,乌嬷嬷领着宫女针线,见她回来忙迎上来:“格格可算回来了,这天儿都黑了,这眼看啊就要入秋了,天黑得越来越早。金珠,快把温在炉子上的牛乳燕窝羹端来,小厨房做得桃酥喷香,您一定喜欢,不过不许多吃,晚上吃多了那东西不克化。”
她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娜仁一一应着,笑眼弯弯地托腮看着她,道:“灯下女红伤眼,晚上抹抹牌、说说话的,何必针线呢?咱们这里又不短银子花用。”
这说得是宫中许多老太妃、太嫔平日收着份例和年节赏过日子,手里紧张,要领着宫人针线。
乌嬷嬷听了浑不在意,只道:“打个络子缝个袜子能有多伤眼?她们总是要出宫过日子的,手里灵巧才好。”
金珠端着个茶盘进来,听了这话脸上一红,乌嬷嬷看她一眼,笑道:“不要脸红,嬷嬷说的这都是大大的实话!眼看也到了你们出宫的日子,你可不得好好把手上的活练一练?”
几个小宫女嘻嘻哈哈地凑趣,娜仁在炕上坐了,就着燕窝羹吃了两块桃酥,乌嬷嬷在旁边连道:“多吃点、多吃点才好呢,您正是长身子的时候。”
琼枝抿嘴一笑:“咱们格格都十六七了,嬷嬷您还当是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