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以为我也算天才之流的,现在才知道,坐井观天啊,真正的天才是你这样的,横跨领域都能有所成就。”李昆感叹道,谁不是天才少年呢?
他曾经也是最高艺术学府的本硕连读,艺考全国第一,23岁就在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篆刻大赛荣获一等奖,成为了西泠印社全国200名社员里最年轻的。
也入展过全国书法展里多个项目,同时也在第9届书法国展中三种书体入展,也获得过兰亭奖金奖,也学国画,入展过11届全国美展花鸟展,但是他都没摸索到新东西。
他这么多年每天临池不辍,可以说一声池水尽墨了,但是也比不上这两张纸,因为都是脱胎前人,而没有自己的气象。
“你这行书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极具个性,天才之作。”李昆认真的点评道。
也是,褚清这幅作品可是尽力展示米芾天真烂漫,意趣盎然的特点,得到这种评价并不过分。
最后重头戏来了。
“老师,我这还有一副篆书你看看。”褚清小心的说道,生怕再次刺激到老师。
“好,你放这。”听到褚清这句话,李昆心里松了口气,篆书嘛,能有新意,几千年来都不咋发展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基本应该是小篆。
而当作品打开之后,李昆人傻了,他脑子几乎停住了,只有嘴里喃喃到,
“怎么能这样?怎么可以这样?怎么会这样?我为什么想不到?我为什么做不到?我为什么看不到?”
这基本是在李昆最骄傲的地方彻底击碎了他,他当年一手篆书倒背如流,甚至高中用小篆写过作文,基本历代用过的篆书,无论变体,异体,刻在器皿上的,石头上的,瓦片上的,印章上的等等。
只要有过翻译,他自己就能记住,并且自从他读过文字学博士之后,精通历代的造字和用字法则,他自己也能翻译。
他的很多荣誉都是篆书带给他的,甚至他当年放言,当代没人能在篆书领域超过他,无论是篆刻,还是书法,还是文字。
今天,这人出现了,在书法领域击败他了,以后会包括篆刻领域。
“真是天才啊,以后不要叫我老师了,叫我昆哥。”李昆沉默半天讲到,他已经不能自信的担当这个年轻人的老师了,他配不上了。
“啊???老师,不合适吧!”褚清有点麻了,这什么意思,刺激到老师了,直接给他逐出门墙了?
“老婆,老婆!进来下。”李昆大声喊道。
“怎么了,我忙着呢,你喊啥?”师娘裴怡玲疑惑地走进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