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巨匠

杨校长叹了口气,然后又坚定不移的说道。

“只要你能有办法,我就是卸掉这一身马甲,帮你披荆斩棘,助你达成心愿!”

他不希望姜余颓废下去。

更不希望姜余对这个世界失去希望。

姜余抬起头,看着杨校长的背影。

他看到杨校长背后,拖着一条长长的斜影,是那么的落寞、悲伤。

杨校长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他既平凡,又伟大。

“老杨,我想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科学期刊。”

“我想让这个期刊,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

“我想让这个期刊,深深的浸入在每个桦夏人的骨髓中。”

“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搞科学,搞研究是最有前途的一份职业。”

“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搞科学,搞研究是最神圣的一份职业。”

………

姜余要在国内创办了一个名为《巨匠》的纯中文科学期刊。

期刊为月刊,专门收集国内外各个学术领域的精华论文刊登,只接受汉语的论文。

姜余决定拿出100亿元作为奖励池,以后只会增高,不会减少。

这些钱绝大部分会投入到桦国的股市当中。

因为桦国的股市,现在已处于历史最低点。

《巨匠》虽拥有国际上最高的奖励制度,却没有任何与之相匹配的sci影响因子。

姜余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只想把自己以后所有的科学基础知识,分阶段性,一步一步的刊登在上面。

他要所有桦国人,需要刊登文献时首选《巨匠》。

他只求国人认同,根本不在乎西方人的眼光。

因为信息不通畅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很多科研学者写的论文就被认为抄袭仿造。

这是不公平的。

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就以为某些科研学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术骗子。

其实,在大多数知识分子眼里,礼仪廉耻还是有底线的。

不能因为某些一小部分的人不作为,就盲目崇洋媚外。

要知道,国外真正的抄袭论文的人,也并不在少数。

而且还是抄我们国内的居多。

因为汉语论文要经过逐字逐句的翻译,语法也不能丝毫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