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博看向资料牌,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灯塔水母。

看到这个名字,瑞博一愣,不免有些疑惑。

水母的发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发光系统,而是依靠一种埃奎林的奇妙的蛋白质,埃奎林的量在水母体内越多,发的光就越强。

这么小的水母,自然不可能发出多大的亮光。

而灯塔,是指引迷失航论的指标,是不灭之灯,这样小的水母可以取这样的名字吗?

它当然可以。

它是永生的。

它的光自然永不熄灭。

……

毫无疑问,每一个生命都想活着,它们抓紧一切求生的机会繁衍至今。

但或许,生命的一开始,或许并不想现在这样天生就向往着生存,大大小小的生物散落在求生欲的正负轴上,等待着命运的选择。

然后,那些向死而生的生物自发退出竞争的舞台,求生欲不强的生物自然被淘汰,只有将求生欲刻进本能的生物才有机会幸存下来。

生命的进化之路上,生物不允许求死。

所以,永生不死、返老还童是所有生命共同的追求。

但矛盾点恰恰在于,生命的进化又不允许生物永生。

物种的进化是动态的,在无数的生老病死轮回之间,特殊的基因被酝酿出来,老旧的基因逐步被代替,直到塑造出新的物种。

进化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无数死亡的骸骨筑建而成,一部分是其他生物,更多则是曾经的自己。

进化是成功的变异,而一旦生命永生,它们将失去变异的机会,也自然丧失了进化的资格。

按理来说,应该没有生物能够永生,这是不被允许的存在。

但偏偏灯塔水母却做到了这一点。

按照资料牌上的介绍,通常情况下,水母会在繁殖完下一代后死亡,但灯塔水母并不会这样做。

一开始,它像所有水母那样,最初的形态是一条水螅虫,慢慢地,它将会长成一只水母。

顺便一提,水母早期其实就是刺胞动物的生殖\\器官,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母逐渐拥有了完整的生命形态,而刺胞动物的本体则演化成为了水母的幼年形态——水螅虫。

硬要打比方的话,就相当于一株植物为了繁衍后代而放飞了自己的‘花’,结果花反客为主自己进化成为了生命体的故事……

咳,将话题扯回来,

总之,原本水母完成繁衍的任务后会自动死亡,但灯塔水母却会返老还童,重新回到幼年的阶段,也就是重新变成水螅虫。

从理论上讲,这种循环过程是周而复始、可以永远重复下去的。

于是现在,就有这么一个例外,打破了生死间的轮回,活生生地出现在了所有文明面前!

现场的文明代表们骚乱起来,他们设想过人类可能会拿出什么生物震惊他们全家,但在他们众多的猜测中,绝对不包括这样存在。

如果说宇宙世界是一场游戏,那么软石就是将一个数据调整为了无限大的玩家,而这个灯塔水母则是游戏bug,两个都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生物,今天却碰撞到了一起。

饶是镇定如软石代表,也有些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