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号提示她现下不在迪安星。
商檀安猜测,她的交流项目还未结束。不过应该也快了,东临毕业生最后一门的传承教育课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弃修,总在这几日里,她就会回来。
商檀安通讯器的星际视讯功能已在交流项目结束后关闭,他倒也不是计较重新开通服务的费用,不过左右也没什么要紧事,他略略沉吟,便决定等绯缡回来再顺便问问情况。
毕业生的最后一门课,总是让人无尽吐槽。
它的时间安排得太不人性了,若是安排在学年一开始,那么大家伙儿认真上完了,就能集中精力忙毕业课题,同时也好着手找工作。但它被安排在学年中段,势必要把心不定的毕业生们拘回来。商檀安这种被院方委派出去锻炼的人没什么问题,项目完成时间有定数,或是一直留在本院做院内项目的人,也不打紧,中途给导师说一声,抽出空来上课便是,最苦恼的是那种自己在外头找实习项目的人,项目还在紧锣密鼓行进中,人必须要回研究院报到。
除了严重的生理健康问题,院方概不接受任何请假理由。院方认为,毕业生们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安排不妥当,教授们咋放心把人放出去呢,缺席传承课的人全部留着,赶明年补完了课再发证放出去。
这说辞让人无法反驳,于是,这门占分不多但是非占不可的课程就成了毕业生们学年计划安排中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件大事。
但事实上,这只是一门关于研究院学风传承的教育课,由毕业生和一年级新生一起上。
东临研究院认为,学风不是说出来的,是手把手明明白白传递出来的。故此,等新生们入学军训结束,就要和毕业生组队完成两个实践项目,在实践中从师兄师姐身上体会东临研究院关于机器人研究的伦理道德和流行动态,见识学长们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方法。毕业生们也在点拨指导新生中,向培养了他们多年的东临研究院综合展示一下他们的学习成就和精神风采。
新与老,就这样接替。
两个带教实践项目的任务不算重,全都打破专业,随机配对,第一个不外乎人机应用体验,第二个则由毕业生给新生上专业体验项目。
这门课,开得很隆重。在实践项目之前,所有人都要上一堂集体大课。
下午一时差十分,老生新生都如潮似进入大会堂,嘈嘈杂杂,各种寒暄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