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书中隐晦的指出第一纺织厂日渐没落,最终被国企改制的大潮碾碎瓦解,数千人集体失业的惨状,秦秋意浅淡的眸底划过一丝了然。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南桥市第一纺织厂面临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纺织厂面临的共同困境,或者说是所有国企的困境。

八零年代开始,国家加印钞票,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恶性循环之下,再加上一些政策上的失误,导致财政亏空。

1984年,为了扭转财政亏空的局面,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将危机转移到企业身上。

“拨改贷”政策,顾名思义,“拨”就是国家从财政上拨款给国有企业,进行初期运营所需要的设备、材料购买、科研投入等,而企业则将盈利上交国家。

“贷”就是国家不再拨款,转而让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这样一来,国企不仅要支付给银行高额的利息,获得的利润还要上交给国家。

两方夹击之后,自然慢慢被抽干资金。

而资金,则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资本。

纺织厂不仅正接受着双重压榨,还面临着国外新兴服装产品的冲击。

它们设备陈旧、布料老套、款式老土、工人工作散漫,生产的服装越来越少,产品积压却越来越多,再加上原本不多的利润还要全部上交,甚至出现运营一个月,反倒负债累累的情况。

八零年代后期到九零年代,国家为了吸引外资,为国外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广开方便之门,进一步压缩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本土的绝大多数纺织厂都没能走出困境,纷纷陨落在八·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