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是,集团内部还是有不少货物信息,不愿意对外公开。若外委给其他货运公司,有些信息就很难做到不泄露,甚至中途货物出现一些意外,都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来往于莫桑比克、爪哇国、原点岛等海外基地的货物,相信关注者众多。因而,建立自己的运输船队短期内也是必需的。
而且,即将落地的巴国瓜达尔港的油气管线建成后,也需要大量的运力,将油气运输到瓜达尔港进入华巴油气管线。
马由轻叹一声,蓝星集团一边在加快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缩减员工人数,一方面又要增加一些附属产业,这样又要增加劳动力。这样的“幸福的烦恼”真是哭笑不得。好在他心态很是平和,片刻后,郁闷心情就消除了。
“不用着急,我们造船厂刚起步,还没有成功制造技术含量极高的lng船的实例。国外船东们惯性思维,只信任倭国、南韩国等有经验的船厂。尤其我们从未购买国外的lng船技术专利,对于习惯戴有色眼镜的西方国家,他们短期内无法认同我们的技术。只有当我们建造的船舶安全航行在五大洲、四大洋后,他们才会将朝天而立的下巴低下来,主动上门。”马由宽慰到。
“的确如此,我们也没有过多宣传。只有国内部分媒体、我们蓝星系的网络媒体、弘崆亚视等媒体有一些报导,即使这样,还是让国外不少人知道了天然气动力的lng船开建的消息,引起了境外船东们的关注。最近半年,我们就接待了参观团30多个。虽没有下单,但他们实地看后,再结合我们发放的介绍资料,意向用户还是储备了不少,估算明后年将有15-20艘以上的订单。”
“不错了,若全部下单,几乎是全球20的增量了,很了不起。”
这个时代,全球也仅有百余艘lng在航行。不过,这些订单最快是明年下单,最快也要在2002年交付。不过总体看,lng运输船的市场需求还是不小,截至2020年末,全球共有642艘油轮船输送lng。
谷藖“建造方面的技术都熟练掌握了吧?”
“没有问题,虽说我们采用了技术相对复杂的薄膜式液舱,但我们的设计、材料运用、制造设备和建造工艺,以及船坞技术含量等,都是全球领先的。技术工人则大多是从全国兄弟工厂转岗过来,本就有较高素质,又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所以真正投入建造阶段,所有技术问题都理顺了。”
马由点点头,造船业也是消化原有产业工人的一种较好途径。当然需要较大的产能才行,于是他问道:
“现在有多少艘同时在建?”
“只有两艘,且错开了2个月。不过一旦第一艘下水,我们4个船坞都将全面开工。第二期工程还有4个船坞,即将在年底竣工。第一艘预算建造周期是18个月,取得经验后,我们可以压缩到15-16个月。”
“嗯,效率不错。”
前世沪东中华造船公司仅用时21个月,就建成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四代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天枢星”,创造了华国造大型lng船周期最短纪录。蓝星船舶技术和设计都更先进,用时15个月,也算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