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早有心里准备,今天马由正式宣布了这个合作的课题,自然都欣然接受。没有哪一家高校、科研机构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几分钟后,大家看完了资料中课题的概况和要求,发现和自己的专业都十分契合,都没有异议。只有10多人认为研发周期太短,按时完成研究进度有相当的困难。
“好吧,本来我是准备和大家签署保密协议后,再集中讲解一下课题相关专业问题。既然大家已提出了困难,那我先提前给大家透个底,这些课题都是我们集团各大研究院,已完成了初步研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演算。”
这是在座的学者们反应过来,这不是送福利吗。
“我们之间的合作,只需要严格按课题前期研究所制定的具体实验规范,进行逐一实验验证。一句话,这次合作的科目大多是半成品的成果。研发时间我们都经过了严谨的测算。完全具备可行性。”
众人这时彻底明白了课题的研究深度问题,科研最费时间其实是思路和探索方向,一旦经过推演证明可行性后,实验验证工作反而比较常规。当然,实验也有运气,有时一次到位,有时万般无奈。甚至张冠李戴,出来的成果让人哭笑不得。若只是实验验证,其实大多数博士生都能完成。何况在座都是对应领域的专家教授,都是真正的权威人士。
“马博士,学术成果怎么划分呢?”学者们智商都很高,如此便宜的事情,他们可不认为没有其他条件。
“完成实验后,各位可根据前期我们的研究以及后期你们的实验,撰写相关专业论文。你们拥有第二署名权,以及教学引用权。”
“我们按国际惯例支付研发经费,诸位只需完成课题的任务书要求。若各位专家们继续深度挖掘、超过委托内容后的成果,你们拥有第一署名权等学术权限。但技术所有权、专利处置权依然都属于蓝星集团。蓝星集团将根据后期成果的评估,另外给予你们研发经费的补贴。但要说明一点的是,后期深度研发有一定的风险,可能没有成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是不会承担这些费用的。”
“委托范围内所需相应的研究设备、仪器、耗材、电力供应等。同时,在研发过程中,我们还提供超级计算机的接口和使用权限。当然仅限合作项目的相关运算内容。这些费用都在支付给你们的研究经费之外,由我们承担。且免费提供给各位及助手们吃、住、交通费用。”其实蓝星研究院内部还可使用虚拟实验平台,但这有点耸人听闻,他不会在开放给非公司核心科研人员,更不会开放给这次合作团队的科研人员。
马由提出的这些条件,对学者们可是完全没有一点风险。成本都是蓝星集团包揽了,他们的科研经费,其实就是奖金和补贴。而且,每个课题都是百万起步,在90年代,这是一笔巨款。科学家也是人,也有家庭、孩子、朋友交际等费用支出。有这样的正当合法收入,对他们来说,也是相当愉悦的事情。
“诸如科研经费的具体分配等问题,我们不会干预,但我们会设立项目负责人所属单位收取管理费用的上限,确保资金合理运用于科研人员名下。这一点,请到场的各位领导谅解并支持。而且,这是我要说的第一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