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为了不被农田所污染,蓝星集团购置的土地中,严禁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后,马由会在这里实验自己研发的无毒性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这里的农作物未来可为蓝星集团旗下企业食堂、宾馆等提供新鲜、安全的食材。
污水厂则规划在自来水相反方向,位于小镇的南侧。所有生活污水以及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才排入大海中。
配套的垃圾处理站也在建设之中,准备用智能化的垃圾处理分类和回收设备,对所有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再成为肥料和工业原料。
建一座产城融合的小城,哪怕规模仅数万人、远期10万人。也需要各种配套。
现在从华国来了1万多工人,分散到各个子项目中,还是显得零零星星。也从当地人中,招聘了2000多临时工,但他们只能干一些最简单的力气活。且因他们懒散的态度,常常拖后腿。
视察完所有工地后,马由发现,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急需解决,这就是电力供应与真实的规划需求相比,欠缺很大。
按之前的规划,这座小城和矿区、工厂用电,是靠在用地西北侧的河流,建设一座小型水电站提供电源。哪怕再扩大到10万人的生活小城,也是足够使用。
但问题是,大山里的庞大地下空间秘密研发基地,是不次于矿石加工厂的耗能大户。然而这个基地所有信息,都要保密。连电源都不能用水电站的。否则来一个专业间谍,通过监测用电量,也能判断出这里的业态状况。
所以,他必须秘密建设一座独立的电站来为基地供电。要想保持基地这个秘密,声势浩大的水电站显然不可能。而风电、太阳能等同样容易被人察觉。火电则需要大量的煤炭或柴油,同样难以确保不泄密。
唯一可行的技术方案,就是核电站。由此,马由在微型核聚变和小型无污染核裂变发电站之间,犹豫了许久。
马由当然期望一步到位,研制出可控核聚变。
他观察了目前全球研究可控核聚变发电,稍微有成功希望的方向,是采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个装置最基础的理论,是需要超过1亿度高温。但事实上,前世华国聚变装置点火温度都将近二亿度了,持续时间将近三分钟,但核聚变反应还没点火。要知道这个温度可是太阳中心温度的十几倍,氢弹中心温度的200。
而太阳表面温度5500度,中心温度1500万度。天体物理学已经明确表明,在脉冲星,星系核,类星体中,质能转化效率可以高达40,这绝不是现在主流核聚变理论能解释的。
所以只能以引力势能来解释放能机制,而引力势能是怎么运用于粒子使之放出能量的,暂时没有更多理论解释,等于就是一个空白。
而且,即使这个方向点火成功。建设这种技术的发电站,因如此巨大的高温,所产生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也是需要更多科技去解决。因此目前人类的核聚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