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仰望》创刊

脑域科技树 中帝人 1522 字 2022-10-28

这些部门的领导自然不会理会他们,理会也管不到蓝星集团。这是人家企业做贡献无偿拿出来的东西,总不能得寸进尺要求他们再多给一些贡献吧。

因为有了这个设定,几年后成为了学者们的圣地。需要极高水平的学者推荐,才能到这里查阅资料。因为这里有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查阅不到的学术论文或者技术资料(简讯)。

《仰望》学术周刊筹委会已搭建,挖来了曾在国家科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侯天祥博士,担任期刊的行政总编。马由自己亲任编审委员会主任。另外从华科院、全球40多所大学中,选拔了100多位教授,作为兼职编审委员会成员。

专职责任编审则是从全球、及国内招聘来25名硕士、博士。现在都全部到位。开始了约稿等前期准备工作。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长期把持着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特别是西方的顶级期刊,更是一骑绝尘。

二战结束后,英文更是成了学术界的通用语言,几乎所有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都是用英文发表的。《仰望》期刊则是准备发行华文、英文双语,这也是给华国科研工作者减负的一个举动。

为了打造全球最顶级科学杂志,《仰望》杂志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包括管理、约稿以及编审,都进行了周密的策划。

例如稿源问题,虽未来知名度打出去了,就不用约稿了。但现在暂时还没有知名度,只得向全世界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出了邀请。马由还特别提供了一份个人清单,让编辑部专门向这些人约稿。

这份清单里的无一不是具有真才实学,但在前世历史中,却阴差阳错,没有获得所在机构的重视。当然这些约稿邀请函也说明白,都有可能成为首届《探索》8个大奖的获得者。从而提高投稿者的积极性。

若非为了保持所谓国际性,蓝星公司三大研究院内部的研究人员的论文,就足够装满《仰望》期刊10期以上。

此外,期刊还设置了一个6人小组的专职主编团队。都是用高薪从国内、外招聘到了有学识、思维敏捷、有较高辨识能力的学者。他们对责任编审提交的候选论文最终进行集体裁决。只有通过了主编团队审核,才可以送到相关兼职编审委员会成员中,对应的专业学者进行专业评审。

其中就有是马由的博士生导师杰森教授。之前马由和他交流时,他就表示希望到华国来工作,但马由考虑再三,没有将他放在研究院里。看似转行,但杰森其实还是非常乐意,因为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各种他喜欢的机械专业研究,但可接触到众多的最新科技资讯。

而且,蓝星大学即将开学招生,杰森教授还要兼职教授带硕士、博士。

对于他现在60多岁的年龄,不一定有精力继续搞课题研究,但了解各种科技发展的成果,还是非常愉悦的一项工作,何况也是在自己得意弟子旗下工作,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这些外聘编辑来到蓝星后,律师给他们签订了保密以及同业竞业限制协议。就开放给他们6级阅览权。供他们辨别来稿的论文是否有重复的技术方向、抄袭等。其实,这些用人工智能就能解决,责编和主编们只是再通过《知网》查询一番。这样才更加具有严谨性。

所有审核程序完成后,才是送马由这里,由星儿进行最终审核。星儿的水平可比那些所谓专家要高明太多。只不过入乡随俗,初期还必须得有一些专家评审,避免引起一些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