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 筒子楼剧情番外(上)

原本这个小镇名叫柳溪镇,地理环境优越,依山傍水,河边细细的柳条交织着,仿若孩童垂髫,一副美好和纯真的景象。

在这个虽然偏僻、但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镇上,几乎所有人的收入都来源于小镇西南边的柳溪缝纫厂,接办旧衣物缝补换新、服装生产,镇上的男女老少都能在此某得生计。

这里的人自给自足,生活虽不富足但舒适愉快。

走在道路上,迎面的人都面带微笑,不论相识与否,都能就着缝纫厂的话题拉近距离。

机械琐碎的工作都不觉得枯燥,工作间隙和隔壁刘大婶聊聊家常,和前头王大哥唠唠自家的胖小子。

也就是这样满足幸福的心态,反映在工作上,就是缝纫厂越办越大,接的订单越来越多。直到当地的省级工商管理部门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缝纫厂的存在。

1981年7月31日,对于柳溪镇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大日子。

上头坐小汽车的领导要来厂子里做考察了!

工厂老式绿色的铁大门上挂着鲜艳的红色横幅,这是他们用最新的布料、最技术经验丰富的秀娘缝上的字:“柳溪缝纫厂欢迎各位领导的莅临。”

所有人的面上都笑容灿烂,青年壮小伙手上捧着好大一圈鞭炮。只要领导到了之后,一起点燃,给本就红火的日子更添喜庆。

众人良久的等待后,终于等来了两辆小轿车,黑色流线型的车型和在阳光下反光的通透感,使他们都兴奋不已。

一个大腹便便但满脸笑容、温和慈祥的男人从车上下来,看到柳溪镇人如此热烈的欢迎,很是吃惊和受到感染。

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喜庆,让看到的人都很难不回以笑容。

颇受感动以及感觉柳溪缝纫厂名副其实的领导,真心真诚的说了一句:“你们柳溪缝纫厂真的办得好!要再接再厉!”

厂长带着所有厂内的管理人员和熟练技工一起听着,同时自豪和认同的点着头。

“我给你们一个建议,你们看好不好。”

领导四周环绕了一下厂内的设施和构造,觉得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既能体现柳溪缝纫厂的特色,

又能将其打造为省内特色工厂作为宣传。

“咱们这些人,都是大老粗哩,领导,你有什么建议只管说,我们一定改!”

厂长惶恐的试探着领导的意思,还以为是厂内哪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这一个月以来他们都已经把那些残缺布料、杂物都整理了一遍,所有人也都精神劲十足,换上了新衣裳,不知道是哪里做的还不够好。

“哈哈,李厂长,这你就说笑了。你们厂啊,很好!只是我想,要不要锦上添花,改为幸福缝纫厂,将咱们幸福的办厂理念宣扬出去,做一个模范!”

听闻此话,厂长瞬间笑开了颜。

“好办!好办!”

当天,那块写着“柳溪缝纫厂”的老牌子就被搁置在了仓库里,和其他那些许久都不曾再使用但扔掉又可惜的废弃布料放在了一起,沾上了一层浓重的灰。

厂长几人坐上小三轮,颠簸着连夜找隔壁钢铁厂重新置办了一个新的“幸福缝纫厂”的牌匾,隔日清晨又颠簸着回来后,赶忙挂在了缝纫厂门口的正上方。

1987年7月31日。

“你们幸不幸福?”

“幸福幸福!”

每天工人们辛苦一天回到家后,在这个为了“幸福”带头作用而建造的单位楼房里,李大树作为幸福监督管理人,都会例行一家一户的进行询问和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