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页

所以动心归动心,私下里各自却也需盘算手里有多少可用的资金。在京城这地界,但凡混出些名堂的主儿,别的且不论,消息最是灵通。

近来,鉴于跑马圈地成为房地产热潮、市场高喊着“狼来了”的现象,国家准备采取紧缩金融政策,并且颁布禁止银行向房地产贷款的命令。虽然种种措施还在商议中,但这里是北京,消息灵通之士自有渠道探得蛛丝马迹,他们对政治风向最是关切。

因而大家私下里说的热闹,真正入行的却是不多。北京的房地产业还是广东深圳等远道而来的商家唱主角,本地人仍持观望态度。

于乐江决定出手了。

拜访过张昊的大哥二哥,盘算了手里的资金,万事俱备之后,趁着宴会之便,同早他一步入行的李悠然商谈些细节问题,仍是很有必要的。若能得他说些心得和经验,少走些弯路当然最好。

“银行方面的消息我也有所耳闻……”两人就原来扶持房地产的银行会否突然抽出资金的问题交换过意见,大山皱眉道:“现在看来,消息应该属实,我当初同时做几个楼盘,摊子铺的是大了点。”

话是这样说,大山并不觉得担忧。入行前,他已经看出房地产过热必将导致崩盘、结构性失衡的隐忧,他每走一步,已经做好其后几步的打算。退一步说,就算他发生资金周转不灵的局面,东方元素服装公司旗下,不论哪家工厂都是银行欢迎贷款的对象。

于乐江摇头笑道:“你有这个实力,楼盘销售前景看好,不管政策怎么变,影响不到你。要我说,国家是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市场了,照现在形势发展下去,鱼也好虾也好什么人都一门心思往这个行业涌,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长远看不是好事。”

他想了一下,说出自己的打算,“我想试着搞一个项目。不管市场不久后怎么变动,老百姓的住房需求这点不会变……”

等他们正事告一段落,一直在旁静静聆听的于娜才找到机会插言。她脸上带笑,口气却半含抱怨之意道:“李悠然,你亲口答应过,以后我们是朋友,对不对?你说话不算数,一个大男人对我食言而肥!”

大山看看于乐江,摇头表示不解,“我怎么就食言而肥了?”

“什么是朋友?朋友至少要时不时互相通个电话吧?可你呢,打到你公司,接电话的不是秘书就是助理,永远都是李总在开会、李总在接见客户。打到家里,又换做是董小姐接电话,转给你,要不了三言两语就把我打发了。”

于娜嗔道:“年前我哥为我办了一个生日宴会,帖子下到了,李总就是不赏脸。还说是朋友呢,有一次我们迎头碰上,我刚想打招呼,你目不斜视就走过去了,真把我当成隐形人了呀?”

“没办法,我是真忙,这点还请于小姐谅解。如果你想交朋友,可以找时间跟小洁说说话。我工作之外时间本来就少,只想多陪陪我家小妹。”

大山简单做了解释,末了疑惑道:“至于说当面视而不见——什么时候的事?我没有印象。”

“啊,那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