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时间过的可真快……”他有些感慨的对董洁说,“为了高考努力学习,好像还是不久前的事,可我的大学生活,都过去了一半。”

虽然就读大三,算起来,却还是第一次参加新学年的开学礼,——去年和前年的这个时候,他人在海外,正为了时装发布会而紧张忙碌。也许因为这个,多少有些感叹。

“家里有个小人儿,就会有被时光追着跑的感觉,一转眼,小峰出生,会走会跑学会说话……哎,长江后浪推前浪呀。”董洁摊了一桌子的设计草稿,一边拿笔在细节处添添改改,一边漫不经心道:“再过两年,后年的这个时候,你就是完完全全的社会人啦,到时候感慨会更多。”

说的也是。大山笑笑,不再执著于时光的问题。青岛和苏州正紧锣密鼓筹备工厂的开业事宜,要考虑要做的事多着呢。

天气凉爽,礼服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家里的工作室,在董洁的建议下,大山找人铺上了木地板。工作的时候,上面再铺一层纯棉的白布,先前邮购来的面料,如一团团彩云朵堆在上面,都是娇嫩可喜的颜色,手感细腻顺滑。董洁指挥着一班技艺娴熟的工人,开始了高级礼服的手工制做。

这批礼服,最终成品的定位,不仅仅是高级时装,甚至可以纳入奢侈品的范畴。董洁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务必做到最好。她年龄不大,但名声在那儿摆着,任谁也不敢小瞧,与她配合的除了公司里成衣制做班底的熟练工,几位年轻的设计师更主动请缨,一丝不苛的听从指挥。一件件礼服在他们手底,开始初具雏形。

姜红叶从广东回来,带来了他们的老朋友——张牧。

张牧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他在设计上本来就有悟性,这几年又一直不懈的努力,他接触的相关书籍和流行资讯,都是董洁从国外带回来的。巴黎和纽约的工作室,会定期把时尚资讯反馈过来,虽然只是画报和照片,印象不够立体,却远远不是服装学校的学生可以相比,而广东离港台近,有更多机会接触港台流行风,也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

现在,金土地品牌完全由他负责,他组建了一个自己的设计班底,每一季的新款都由他计划和设计,同时,他也参与东方元素品牌的设计工作,成为董洁的得力助手。

大山对他的到来,有着十二分的欢喜。“张大哥,咱们快两年没见了吧?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平时就只靠着电话才能联系,哎……对了,在广东住的还习惯吗?那边的饮食、天气都与咱们北方大不一样,我瞧瞧,好像没变瘦,变的更帅啦。”

董洁围着他踱了一圈,末了赞同的点头道:“是变帅了。张大哥,坦白交代,是南方的水土养人呢,还是哪个姑娘照顾的好啊?”

张牧笑着摇头,“什么姑娘不姑娘,这两年忙着适应环境,忙着工作,哪有心情谈朋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张大哥,你也该考虑个人问题啦。”

大山很珍惜身边几位建厂伊始就跟着自己的朋友,八年多过去了,最终留在身边的,都有了一种兄弟姐妹家人一般的感情,算来张牧都有二十六岁了,绝对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了。“家里人催的很急吧?我们张大哥要钱有钱,要模样有模样,才华出众,脾气也是一等一的好,怎么到现在,还没有被哪个女孩子追到手呢?”

张牧有些困窘,他生活向来简单,几乎只有工作,内容又是与图纸打交道,谈起与异性相关的话题,就有些不自在,“大山,打住,我已经被我妈催的喘不过气来了,你就行行好,饶了我吧。感情的事,我也没办法,只能说缘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