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宴会气氛很融洽。纽约的华人制衣厂虽然多,能做大的却是一个都没有。做高端品牌,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心愿,可惜,这首先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有非常出色或者名气很大的设计师,单单这一项的开销,就不是他们能承受得了,何况,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还需要更多的后期资金投入。所以一直以来,他们不得不像餐饮业一样,走低端路线,甚至仅仅依靠接单做加工生存。

没有人比他们,更为中国出了一位世界级时装大师觉得骄傲和自豪的了。国内暂时并不了解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可他们知道。今天,有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不但挑战高端品牌,而且一举向国际顶极大牌冲击,重新燃起了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人过中年的蔡镇东会长用有些生涩的中国话,表达了在场华人的激动。

大山另有一桩心事,寻了合适的机会,问道:“蔡会长,您在美国经商多年,商场上的华人朋友也多。有没有听说过一位叫罗士森的中国商人?嗯,今年六十多岁,大约是四九年左右来的美国,您听说过吗?”

罗十森是外婆哥哥的名字。据外婆讲,辙离大陆前,哥哥已经开始接手家里的生意。大山想,这么多年过去了,外婆的父母在世的希望不大,如果外婆的哥哥来美国以后继续经商,那么,总会有同样经商的华人听说过他的名字吧?

“四九年?距离现在差不多四十年了。那个时候,蒋介石去了台湾,中国刚刚成立新政府,来美国的中国人很多。罗士森?”蔡镇东皱眉,想了又想,最后摇头道:“没有印象。美国这么大,中国人到了这边,常常会分散开,纽约也不是华人最多的城市。许多中国人来到美国,往往会换个新名字,原本的名字只在很小的圈子里流传。”

“这样啊。”大山有些失望。他真的想为外婆找到亲人,长辈们年纪都大了,又分开了几十年,暮年天伦相聚,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蔡镇东留意到他的黯然,“这个人是你的亲人吗?能不能把他的情况说得再详细些,我托几个老朋友,在华人的圈子里帮你问问……”

第一百六十五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

外婆的亲人,直到大山离开美国,都没有得到有用的消息,因为时间的关系,兄妹两个不得不带着遗憾,踏上回国的飞机。

最后停留的日子里,董洁详细给马丁解释了自己已经完成的设计稿,在实际打版订制时应该注意的细节。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日子,只能靠电话等通讯手段联系沟通,哎,这个时候她就会格外想念电脑信息时代即时沟通的便利。

七月里的第二天,他们回到了北京。

已经错过了宝宝的满月礼。唐家的长子嫡孙,咳咳,也是唯一的宝贝孙子,唐老爷子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名字:唐枫。小名取谐音字唤做小峰,正好与哥哥的名字大山一呼一应。

对这个小弟弟,大山有着血缘天性上的怜惜。在美国就惦记着这事,给他买了许多国内还没得卖的精美玩具,尽管他离能玩玩具还有相当长的日子。

“想想,真的很奇妙,小峰是我们的弟弟,作为哥哥和姐姐的我们两个,小的时候和他一比,差别可就太大了,就像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人和人真是不能比呀!”

这声感叹,却让董洁想起了后来曾经风行一时的关于七十后和八十后的讨论。她和大山两个是典型的七十后,生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到目前为止,都非常传统。西方的思想冲击,因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力到底有限,纵使今后他们走过再多的地方,接触更多的思想和文化洗礼,始终有一种思维不会变。而这个小弟弟,生在八八年,真正是从小就泡在蜜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