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第五大道不是那么容易说进就进的,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他们的工作室与第五大道隔了几个街区,在曼哈顿的另一个商业繁华处落脚。

选址、装修、买设备、登报招聘员工……很费了大山一番心血。因为人生地不熟,第一家店又想要做的尽可能好一些,什么都要摸索着来,其间种种辛苦甚至波折,实不足为外人道。

董洁插不上手。这种奔波劳动的活儿,大山也不肯让她插手,“你只管合计你的时装,那两件不是得了好评?眼下最要紧的是再接再励,一旦上了杂志封面,你想消停也难。”

这是真话。

董洁当初优先选做的两件时装,都是有自己考量的。

一件的主人要上时尚杂志做封面宣传;一件的主人是交际名援,在时尚圈子里赫赫有名从来都是媒体和众人关注的焦点。

很快,效果就有了,而且比想像中的更好。美国人的好奇心和对名人的关注比法国人更强上三分,尤其喜欢标新立异。董洁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随着其中一件礼服在顶尖时尚杂志的亮相,和另一位女星对她的吹捧,她成了纽约时尚圈极受欢迎的人,也接到了许多来自时尚界和豪华私人宴会的邀请函。

应酬是件累人的活。她常常在宴会上陪笑的脸都有点发僵,嗓子也因为说了太多的客气话有些不适,“我真羡慕那些天生适合交际,人越多越是如鱼得水般应付自如的人。”她私底下跟大山感慨,“幸好,幸好这里不像国内,应酬离不开酒席,点一大桌子菜,又劝吃又劝喝……”

大山忙于开店事宜,很多时候,两人只好单飞,各忙各的。虽然心疼董洁这样辛苦,无奈眼下正是关键时期,放松不得。

“嗯,趁着现在我年纪小,参加这些派对,也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正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最佳时机,当然不可以白白放过。”她已经十一周岁了,以后慢慢长大的她,引起的关注度也会变小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马丁成为纽约工作室的首席设计师。他介绍了几位相熟的朋友过来,都有一手极佳的制做成衣的手艺,一些老手艺师傅,需要时间慢慢寻来,不是着急的事。大山又招了几位员工,算是把店面撑了起来。店里除了做高级成衣订制,也兼做dj no1的品牌专卖。

听说董洁十月份在巴黎时装周有一场时装发布,马丁征求了大山的意见,到时候他会飞去巴黎帮忙,也借机在第一时间见识大牌云集的新品发布。

因为有过一次经验,再参加巴黎时装周,就不会像第一次一般患得患失,到现在为止,董洁甚至连成衣都没有正式做出来。她有考虑是不是请这边的工作室帮着做?面料都已经采购齐全,带了成衣回国更方便。

最后还是放弃了。毕竟员工都是新面孔,保密工作很难做到周全,万一发生新款设计泄露,得不偿失。而国内公司已经有了一个熟练的成衣制做班底,着意监督些,做工一点都不逊色国外的熟练师傅。

大山托房地产找铺面时,顺便也跟他们短租了一套市内的公寓住。

“现在名气有了,又是冲着开店来的,住小酒店有些小里小气,会被人瞧不起,背地里指指点点平白弱了自己的士气。住大酒店,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天的消费又不是小数目,咱们眼下家底不能与人家的财大气粗比。差不多还要在这里呆上半月二十天,一套公寓虽然不会省下许多钱,可是空间大,住着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