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纽约被誉为世界之都,当然要比咱们国内的城市更繁荣。”董洁想了想,出言提点道:“可是,哥,越是繁华的地方,想站住脚就越困难。许多根基深厚的外国成功人士,还想着去中国,和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寻找商机,咱们一些国人却偏偏自做聪明,国内发展的好好的,名利唾手可得,却卖房卖地大老远巴巴的跑这儿来淘金。”

她撇撇嘴,“上等人的梦是做不成了,不过是二等人甚至三等人给人垫底罢了。我估计,过来的人中,十个有七个八个要后悔不迭,只不过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吃,这才叫打掉牙齿和血吞,死鸭子嘴硬偏说自己在外一切都好,好得很。反正呀,谁吃苦谁自个儿心里明白,只可惜,欺骗了不知情的人,害得大家还真以为美国有多好,金子遍地随手捡,人人都可以变成大富翁。”

“小洁?”大山有些惊奇,摸摸她的头,“怎么这么说话呢?咱们第一次来美国,这边情况到底怎么样,你和我都不清楚,不能这么武断的下结论吧?”

“我们在国内,只听到回国的人和西方国家自己鼓吹这边如何如何好,为什么就没有人说不好呢?科学告诉我们,光和影相伴相生,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可是,大家好像都看到了光,却无视影的存在,真奇怪啊。”

大山笑笑,道:“能出来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结果是好是坏,总是个人的选择要自己承担后果,不过,我们最起码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对不对?”

董洁咬咬下唇,再开口说:“其实都是国外的舆论鼓吹,夸大好处,无视缺点,又总有些人,容易受到蒙蔽,尤其是年轻人,像大学生,最容易被所谓的民主啊自由啊这些东西鼓惑。”

“哥,我们经商,这些年来,见的听的人和事也不算少。买了房买了车,干个体时间长的人,都发达了。他们打扮的衣冠楚楚,出入一些比较有名的消费场所,周围人都拿羡慕的眼光看他们。可是,许多人仍然保留了过去的一些陋习。远的不去说它,比如学敏姐,她也算是成功的商人了,在家乡,哪个提起她不是众口一声的赞扬?可是,她做的事……”

董洁自己摇头,“类似她这种作为甚至情节手段更过分的商人,也大有人在,不是一个两个的个案。老话不是说‘无奸不商’?但是,同行商比起来,政治要显得更黑暗和复杂甚至是——脏。政治,是一只孔雀,从前面看,花枝招展,从背后看,不过是一个屁股……”

大山打断她,眉头紧皱,“你哪里听来的这些论调?”

“哥,你不是经常夸我,说我是天才少女?好吧,为了名副其实,不致于哪天你的同学们高谈阔论的时候,我却显得一无所知,嗯,我就从图书馆借了很多书看,什么样的杂书都看,所以知道的东西就多一些。”她摇着大山的手臂,抬头,大眼睛无辜的眨啊眨,“哥,你不喜欢?我只是不想做一个脑袋空空的女孩子嘛,我想跟上你的脚步。”

呃,有些话从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嘴里边说出来,是有些——让人奇怪。不过,这却是她有意为之。

就在刚刚,两人说话的工夫,她忽然想到了,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距离明年的八九学潮,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北京是学潮的中心,就读北京大学的哥哥,明年正读大二。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最是关注民生,热血正盛,平日他们同学聚会,她在一边听,多半都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甚至涉及一些政治话题,作为知晓学潮的重生人士,她心里实在不能不为此感到忧虑。

政治高层中的内部矛盾也好,国际反华势力的煽动也罢,但作为学生本身来说,书生意气之外,她向来认为,受西方国家的思想冲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学潮,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也许他们可以从中选一些优秀的良才进公司,可是,一大批本该在九十年代在国家各个岗位上大有作为的中坚力量,这样的个人和国家的双重损失,却是再也挽不回的。

大山无从知晓她的担忧,“小洁,你这么聪明,我怎么会不高兴?”他从背后拥住她,把她整个人拥在自己怀里。“有时候,我既为你的聪明觉得自豪,又希望你能变的普通一些。顶着国际设计大师的光环,每年就要做出许多让人称道的设计,这已经是很大的压力了,还要看那么多书。小洁,哥哥希望你可以只做自己想做和感兴趣的事,其实一直以来,不是你在跟着我的脚步,是我在追着你的脚步走才是。你这么努力,真想把哥哥远远甩开呀?”

“哥,知道和喜欢是两件事,对不对?我只是不想做一个无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