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哥,你放心,我不会给你丢脸的,我一定会成功!”

大山摸摸她的头,“当然啦,我们家小洁可是独一无二、最最聪明的孩子了!”

呃,这话听起来,更像一个骄傲的老爸在夸自己的女儿。董洁实在想撇撇嘴,想想却又忍下了。哎,女儿便女儿吧,两人纠缠至今,本就与他人不同,亲情友情种种感情揉在一起,想理也理不清了。

“哥,你喜欢巴黎这座城市吗?”

大山想了一想,笑道:“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呢,这些天所见所闻,尤其是时装方面,对你对我启发都很大。就是有点遗憾,不能亲眼看看这些服装是怎么样被生产出来的,单就做工来说,比咱们自己的公司可好太多啦。”

“其实也没什么啦,质量上抓的严一些,提高成本投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的投入,哥,这些要一点点提高,不着急。”他们公司的生意正是最赚钱的时候,在追求产量的前提下,现在的质量已经尽可能做到最好了,精益求精那是以后的事。

大山点头,“也对,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抓紧时间,把你需要的面料买齐。”

导游领他们去了一家很有名气的卖布料的店。大山拿出一个小本子,要买的面料,其数量、颜色、质地等董洁已经做了备忘录,兄妹俩全神贯注开始了采购。

巴黎被称做世界的时装中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里可选择的面料又多又全。因为他们的需求量少,只能零购,买的又是顶尖的那种面料,终于买齐了董洁计划内需要的东西,大山才发现,他和董洁两个人,也算是为巴黎的商业消费,贡献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春节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上学的要开学了,上班的更是在请假中,此次巴黎之行,终于到了划上句号的时候。

大山做东,请姑姑姑父一家三口和导游,去唐人街吃了一顿中国美食。那个,嘿嘿,比来是准备请大家吃法国大餐的。可是,董洁吃不来西餐,郝璐胃口也一般,而姑父大人平日里交际应酬常吃,导游也对中华美食很感兴趣,考虑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了中餐馆。

去的就是过年那天遇到的那位老人自家开的餐厅。因为是熟人,老人与大山兄妹俩聊的也开心,于是亲自下厨,整治了一桌丰盛的佳肴。

“咱们可算是托大山你的福了。这位老人手艺特别好,眼下他年龄大了,店里另请了别的厨师,错非是有年头的熟客,他轻易可不下厨房了。”

姑夫跟大山解释说:“你别瞧这条街两旁也有不少家餐馆,真正能做出好味道的可不多。因为许多人是十多年前从越南柬埔寨等地过来的难民,祖上也算华侨,他们很不容易啊,从小手工业做起,含辛茹苦打拼出来点钱开个小中餐馆,毕竟不是正经的厨子,口味也就谈不上多好了。外国人吃着差别不大,咱们自己怎能吃不出味好味坏?所以呢,来过几次唐人街的华人,都会选择这家餐馆来用餐。”

吃过美食,跟巴黎道一声“再见”,几人也就打道回国了。

来时轻车简行,回去时行李便比较多。遗憾的是,没有给长辈们带礼物,一来是不知道买什么东西比较好,最关键的,不敢买了,再买行李就得超重了。大山他们可足足买了一堆的面料,幸好面料这东西,主要是体积大,重倒是重不到哪儿去,当然数量多了,份量也不轻。顺利带回国,大山他们此行总算是圆满达成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