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许多国人本身就充满矛盾,一边为自己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感到骄傲,一边仰起头看待来中国的外国人。自己走出去,被他国视作二等公民,先是愤愤不平了一阵,再后来习惯了,许多人也就挟起尾巴做人,自觉自己本就比别人矮了一头。这样想本也无可厚非,大环境非个人区区之力所能改变,随遇而安然后随波逐流就是。让人诟病的,却是这样一批人,但凡回国,却又立即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优越嘴脸来,亲戚朋友相询,口口声声俱是国外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先进,历数国内这样那样,缺点一堆堆。

说起来,也并非是所有出国的人都这样,但这样的人总不在少数,颇也造成了一些恶劣影响,于是他们有了一个外号:香蕉——所谓外黄里白是也。

董洁从不觉得出国,或者在国外定居,是件多了不起多值得骄傲的事,从前和现在,这个想法都没有变过。也曾想过天涯孤旅,觉得一生,倘若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走遍世界各地,见识种种不同的人文同俗、看遍各种美景,此生方觉不虚。但是,无论如何,走过的地方再多,最后的最后,还是想回到中国,落叶归根。

感觉呢,好似外国人来中国,投资也好工作也好,或者旅游,很是容易,而中国人要走出去,却是困难重重,单是签证一事,简直要过五关斩六将,极费一番工夫的。董洁毕竟是打二十一世纪过来的,那个时候,世界越来越有一体化的倾向,中国人有钱了,每年出国公干或是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出国签证相对来说,也没有多难办。

现在则是不然。出国签证,简直就像是通过天堂的敲门砖。大使馆架子端得高,国人心里看得更重。

跑签证的这些日子,董洁不止一次听得,别人私下的种种议论,好像外国那边遍地金钱,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好似倘若一脚跨出了国门,这辈子算是有指望有奔头了。

哎,中国人出门在外,素来是报喜不报忧。好处夸大三分跟人讲,坏处轻飘飘一带而过甚至避而不谈,难怪忽悠的人前仆后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尽般般手段,只求能走出去。

正是出国之风最热的时候,小兄妹俩也算是赶上了这般车。

因为办的是短期探亲签证,又出具了足够多的银行存款证明,加上目的地是中国驻法使馆,邀请函和亲属证明一应俱全,他们的申请倒没有费多大困难便办了下来。

人民币不可以在法国直接消费,必须兑换成外币。此行,董洁也吃不准要花去多少钱,总之,多换点外汇那是没错的。

问题是,这外汇,实在是不好兑换啊。

以美元为例,现在兑换比不过一比三点五左右,可是银行里根本就不给换,或者只能换很少一点,而黑市里翻了一倍不止,太不合算。

曾经在巴黎使馆工作的杨桦,现在又在外经贸欧州司工作,北京城倒是有一些外国朋友,私人帮着换了一些外汇,银行里托人也解决了一部分。够用不够用还不知道,便是缺了一些,也只得将就,或者去了巴黎,看姑夫有没有办法。

巴黎之行,赶在寒假前便正式开始了。好险没让大山翘了期末考试,紧赶慢赶,考完试第二天,就上了飞机。

董洁临上飞机前,差点反悔说不去了。

上辈子,她便是坐飞机出的意外。莫名的,从心里就抗拒这件事。那个,有没有可能,她坐飞机穿过来的,再坐飞机,又穿了回去啊?脑子里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都有,就是不敢想会不会再出意外,想那个不吉利,出行在即,一点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