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走在路上,则默默的开始算钱。
三百文一册,第一次印刷一千套,三千册,那就是九百两银子!
除去排版印刷和纸张的费用,至少也能盈余七百两。自己分得四成,那就是接近三百两银子。
府城一套府邸才不过三十八两银子!
纵然淡定如黎锦,此刻也有些晕晕乎乎。
不过那钱还没到他手上,等到了后才能给夫郎和孩子买些好东西。
黎锦从没想过会有这么高的润笔费。因为能自主印刷书籍的书肆都是官家的,他们对一般的投稿都直接买断。
那意思就是第一笔给了钱,之后不管赚了还是赔了,都跟著者没有一丝关系。
只有十分有名气的著者,比如小二说的三娘,才有资格跟书肆提出分成的要求。
但知府大人显然十分照顾黎锦,或者说很看重他的潜质,直截了当的给他分成。
这也跟那天的情况有很大关系,整个宁兴书院,乃至整个府城,居然没人按照他的要求给算经做注解。
虽然黎锦的这个做法依然与他要求不符,毕竟黎锦这样的编纂速度太慢了,两个月才能写出一本注解。
但这种编纂方式却完美的农桑算经的内容呈现出来。
也消除了知府大人的火气,所以他才直接开口给分成。
真是实力、态度和运气,缺一不可。
很快就到了八月初十,小二来找黎锦的时候,他正抱着小包子在院子里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