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是有几个重臣站了出来,表示要和吕、范二人一起,进宫觐见太后。
对此,赵煦并没有阻拦,一一笑着应了下来,只是眼中却是闪烁着寒光。
“这件事到底为止,接下来,朕有事情要宣布!”将这些人的名字都一一的记在心里,赵煦看了一眼帷幕后的凌枫,开口道:
“自太祖皇帝一来,我朝重文轻武的风气越发的严重起来,朕尝熟读汉、唐之史,深知军队乃保家卫国之利剑,故朕决定,对军队进行改革!”
“官家,万万不可啊!”
“是啊,官家,此乃太祖祖训,万万不可擅动啊!”
赵煦此话一出,朝堂之上的文臣几乎想都没想,便出口劝阻道。
宋朝成立以来,他们就一直压在武官的身上,如今赵煦想要给武官翻身的机会,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答应。
而一群武官闻言,一下子就蒙在了那里,这幸福来的太突然,以至于他们都没有能够反应过来。
见到满朝的反对声,赵煦的脸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连他听到凌枫说要改革军队的时候,都是这样的一副反应,更何况这些文臣呢。
不过,他并没有和这些人多打嘴皮子,只是一锤定音的道:“这件事情,朕是在通知你们,不是和你们商量的!”
“还望官家三思!”群臣听到赵煦的话,进没有想到,这个才上任的皇帝,会这般的强硬,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只能说跪下来,高呼三思。
“哼!”赵煦闻言,怒色爬上脸,他看着底下跪着的群臣,道:“朕亲政之后所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你们就敢这般反对,你们是想干嘛,想造反吗?”
说完,赵煦丢下朝堂上跪拜着的群臣,一脸怒意的拂袖而去。
离开朝堂之后,赵煦并没有走远,而是来到了站在帷幕后的凌枫的身边,脸上的怒意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凝重。
“凌先生,这样真的能行吗?”
“想要让这些人一下子就接受军队改革的事情,自然是不可能的。”凌枫摇摇头,轻声的说道:“我们也没有想过要一步登天。”
转过头看着他,凌枫道:“让他们闹吧,然后等差不多的时候,我们互相妥协一下,先把监军制度给改了再说吧!”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间屋子太暗,如果有人提议开个窗子,那么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但如果有人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同意开个窗子。
有些事情,或者说是制度,已经是根深蒂固了,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他掰过来,要是强来的话,说不定会直接将他掰断。
只能是通过一点一点的,慢慢的进行矫正,最后达到正位。
宋朝的军队,便是如此。究根结底,宋朝在军队上之所以会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它重文抑武、文官带兵监军的国策。
想要一下子就将这个弊端更改过来,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凌枫只能让赵煦慢慢的来。
先改变监军制度,把这些原本狗屁不通的监军变成类似后世军队中的政委的存在,先做足军队的思想,也顺便给武将一点实权,为后面的军改奠定基础。
这才是凌枫这次的目的。
赵煦闻言,虽然有些不明觉厉,但是还是迟疑着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