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部分,就是班军。
也就是各地卫所军优中选优,选拔出一部分军队到京师服役。一般是一年一换,这种体制,唐代也是有的。
而今北京京营与南京京营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南京京营是京卫多,这些京卫都是跟随朱元璋打仗的嫡系军队,安置南京附近,前文说过,朱元璋对南京,乃至南京附近的百姓,那可不是一般的好,简直是不闻赋税三十年。
京卫自然也在照顾之中。
而北京却不一样了。
北京附近的很多卫所,被何夕改成了国营建筑社。在组建京营的时候,邓镇的意思是,从各地迁几个卫所过来,如南京一般。但是何夕否定了。
而是确立了班军
为主的京营。
之所以如此,乃是何夕有两个想法。
第一,兵贵精不贵多。
而今,大明的军队虽然比起刚刚打过开国之战的强兵悍卒有些差。但是各层军官也都是经历过大战,可以说,几乎都是见过血的。延边一百多个卫所,优中选优,大概有十万人。
这十万人,绝对是大明第一精锐。
第二,就是打乱关系网。
班军是每一个卫所都选精锐,又卫所之中某一个主官,指挥使,指挥佥事等带来到京师的。而由公侯伯分别掌管。实现兵将分离。训练是卫所训练,指挥打仗是公侯指挥。
这是朱元璋设计这个制度的本意。
何夕也是取这个本意。
毕竟,何夕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卫所军中内部盘根错节,谁是谁的山头,都心中有数。
何夕在军中是有威望,但是何夕到底年轻,没有打过开国之战,面对这些山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而今各部都抽调一点,虽然兵马多且杂,但实际上,各派系活动范围也被压缩了。
毕竟,勋贵内部的山头也是挺多的。
这就不影响何夕往军中安插人手了。
比如,而今京营之中负责领兵的就有,何夕嫡系的嫡系,叶沈。他掌握了北京京营三分之一的兵力。
戎的方面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