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有关原身的一切只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里听说过,秦枢想象不出原身小时候是个什么性格,又为何要独独将这两个东西珍藏在箱子里。

这个谜底很快被揭开,秦枢翻过了衣箱和博古架,最后查看书橱时,竟意外寻见原身的手记。

手记不厚,字迹自稚嫩到成熟,翻阅之间,松墨香气扑面而来。

看到原身字迹时,秦枢明白为何谢临清如此快地识破他并非原身了。二人字迹风格完全不同,原身一手行书苍劲潇洒,笔锋锋利,落笔如剑,蕴含无形的剑客气质;他的字更偏隶书,转折温雅,四平八稳。

手记里笔迹寥寥,用言精简,如自传散文,尚可一读。

内容始于一场大雪,小孩冒着风雪上山,见到雪夜里伫立的庭院,原身的记忆也从此处开始。

练剑、学艺、修身、养性,是原身师父教的入门功课。门中非天才不收,师兄师姐珠玉在侧,原身秦枢自然不会平庸。

他七岁迈入修炼正轨,十五岁学成剑法,二十五岁自创骁光六式,灵均一出山雪失色。少年郎,两两桃花面,有馀光相借。

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着原身秦枢那时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奈何山间时光总是平淡如水的,枯燥修炼的岁月里,秦枢不知不觉对人间心生向往。嫏嬛楼收纳无数功法秘籍,禁术阵法,甚至有几册话本子。

秦枢在山上住了一百余年,修为达到渡劫期后,终于央得师父同意,准许他去人间游历

离开之前,秦枢写道,师父沐浴焚香三日,专程为他占卜命运,求问前程。但是,所得结果令师父为之沉默,再不提起此事。

至于箱子中的护身符与核桃篮子,也是师父所赠,他佩戴至及冠,才收起放好。

“命与世左,迹与心违。”

手记最后,原身秦枢如此记载。这是幼年时期师父为他所作判词,下山前夜想起,难免心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