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页

原本吐蕃是一高原民族,麾下兵士以山地步卒为上。正是因为吸纳了吐谷浑,引入了他们的养马骑射技术,这才拥有了横行西南方的实力。

不过吐蕃固然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已经有了封建社会的风貌,但骨子里依旧是奴隶社会。

作为亡国之民,吐谷浑依附吐蕃的百姓,地位远无法与吐蕃人平起平坐,有着很明显的阶级差距。

这一点与唐朝有着鲜明的对比。

唐朝最大的特色就是包容,海纳百川。

不问种族身份,只要一心向唐,皆能为大唐接受。

这血书中,吐谷浑的遗民首领也痛哭流涕的诉说自己在吐蕃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希望能够投入天朝上国的怀抱。

“将子寿、林甫、少伯、季凌、达夫叫来!”

裴旻让王维将张九龄、李林甫、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一并叫来商议。

裴旻将血书交由五人过目。

五人中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先后露出了喜悦的神色,他们都是直臣。

这对家国有益,他们能够发出由衷的喜悦。

李林甫却陷入了沉思,在想着此事有什么可以操作的空间,利于自己的表现。

张九龄道:“此事确实是一件喜事,但细细想来,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这个叫慕容延的原吐谷浑皇族说他能号召八万吐谷浑百姓归附,八万,可不是小数字。一旦动起来,吐蕃不会坐视不管。必然派兵追击,能有多少抵达我唐境?”

“要注意的是,我大唐与吐蕃现在关系友善,双方往来密切。此事会不会导致彼此不合?造成纠纷?牵扯的关系太多,需要逐一商讨。”

李林甫直截了当的道:“张兄观念过于陈旧,我大唐与吐蕃是宿敌,所谓友善,就是笑话,往来密切也是假象。一旦有任何异变,首先对我朝翻脸的,必定是首鼠两端的吐蕃。国公对此心如明镜,故而即便吐蕃再有诚意,国公对于莫离驿与瓜州这两地的军备毫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