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页

“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在信中说些什么?”他拉着张旭就往书房走去。

对于裴旻,贺知章还是有些感激的。

不只是彼此亲密的关系,还有官场上的相助。

虽然裴旻啥也没干,但是满朝文武谁不知他跟裴旻的关系?

官场的尔虞我诈最是可怕,一个不慎就有给捅刀子给排挤的可能。

贺知章因裴旻的关系无人排挤,身居侍郎之位六年,负责了三次科举主考官,履历功绩非常漂亮,不但挂着礼部侍郎的头衔,最近还给加封丽正修书院大学士,几乎是下任礼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相比在官场跟上下级走关系,贺知章更喜欢流连于城中各大酒肆,与酒鬼混迹一处。在官场人脉一般,能够步步高升至今日地位,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来到书房,书房正中央的案几上堆满了由各处送来的诗词文章,都是希望贺知章品评的。

自从当上大学士之后,贺知章就极少品评文章诗词了,除非特别有水准的,他才会发表一二感想。

近年来也只有李白一人得道贺知章的好评,也是因此,让李白的风头一时无两。

不遭人嫉是庸才,李白一后进无名之辈,不但成为了裴旻的徒弟,还得贺知章如此看中。

他初到京城不久,短短年余间,风云直上。在长安混迹的成就名望,甚至超越那些滚爬多年的老人,唯有当年裴旻的文武双状元可以比肩,焉能不受人嫉恨?

李邕事发,李白风评直转而下,未曾没有这些眼红之徒,背地里落井下石,恶意中伤。

裴旻的信摆放在书桌正中央,最显眼的位子。

贺知章取过信,指着书桌上的一堆书稿道:“伯高兄帮着瞧瞧,长安人才辈出,指不定有一些惊世之作藏于其中。”

张旭随手去过书桌上的一篇文稿,瞧了瞧落款是滑州灵昌卢杞,翻开来阅览,是一片说孝道的文章,只是看了个开头,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